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19-6-15 15:54

著名文化学者郑培凯:丽江是最适合喝茶的地方

6月15日,第十一期丽江古城名家讲坛开讲啦!本期邀请到的嘉宾是著名文化学者郑培凯,他为丽江的观众们带来了题为茶器与茶道:中国茶饮风尚变迁的讲座,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茶马古道中枢区丽江,将中国茶饮风尚变迁娓娓道来。

“其实很多人一提起茶道,就会首先想到日本,其实不是的!中国的茶历史远远超过日本,日本的茶道主要是南宋时期从中国南方学去的寺院茶道并融合自身发展,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学者冈仓天心写的一本关于茶道的书,让日本茶道在国际名声大噪,而20世纪以来正是中国茶道走下坡路的时候。所以很多人认为中国茶道是不是没有了” 郑培凯说。 茶与荼 茶在最初,是由古人发现其有提神、治病的功效,而“道”主要是精神性的东西,在唐代之前“茶”这个字是没有的,前几年在湖南考古发现了一只茶碗,这个茶碗很有意思,上面有两个字“荼碗”。在古代,茶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类别,它跟荼(苦菜)是同一个字,也就是属于苦菜的一种。到唐朝的时候茶就独立出来,跟荼分开了,出现了“茶”这个字。 道与器 道与器这个问题,其实历代都在讨论的。犹如丽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道,而具体的遗产内容和表现形式就是器。茶器是形,茶道无形,有茶器才有茶道,“无其器则无其道”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道高形低。

饮茶之法 生煮羹饮、制團研末、芽叶冲泡。​​​ 郑培凯表示“提起茶,就不能不提陆羽,他把种茶、制茶、喝茶、茶具、品茶以及相关的人物事,全都当成学问,作为文化艺术来钻研和投入,写了《茶经》一书,使得喝茶超越了只是为了解渴、解乏、提神这样的功能,开展了饮茶之道的精神境界与审美追求。”

讲座重点以唐宋明三个时期的饮茶习惯、使用器具等为例,配合如法门寺出土文物、蓝田吕大临家族墓出土文物等为实例,系统讲述了茶道在中国古代的具体发展过程,并指出早在唐代,古人就有了一套对于茶的精神境界的追求。 许次纾在《茶疏》中提到饮茶烹点的讲究:“未曾汲水,先备茶具。必洁必燥,开口以待。盖或仰入,或置瓷盂,勿意覆之……谈席涤其玄衿。”郑培凯表示,古人对饮茶的环境、制作、器具都是很讲究的,我认为我们丽江就是最适合喝茶的地方。 两个小时的讲座,在郑培凯风趣幽默却又引人深思的描述中渐渐迎来了尾声,郑培凯先生对陆羽创制茶道这样评价:“陆羽创制茶具、规定茶仪、开创茶道,提升了人类饮茶的精神境界,为中国审美文化做出划时代的贡献。”

在提问环节,有读者问道:“现在很多大学都会开设茶道课程或专业,培养类似茶博士的人才,那么茶道在今天商业化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传承?” 郑培凯回答道:“这个问题很重要,在21世纪全球化的今天,商业化影响到每个人,有的人喝茶是最求内心的平静;当然也有由此衍生出来的商业行业,这是不同需求导致的结果。我所了解的大学研究茶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茶叶,一种是茶业。” “第一种比较倾向于茶叶的种植、种类就比较传统的茶这方面,另一种则是读者刚提到的商业化,每个都是有自己道理的,其实这也是百花齐放。我认为这些并不会影响到爱茶的人,人们仍然可以在喝茶的过程中修身养性,追求精神富足。”
(运营:孙梦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著名文化学者郑培凯:丽江是最适合喝茶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