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交汇之时,习近平为何赴山西大同考察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280c3506d3c40568271b5c82e1adca8全国两会前夕,习近平再次出京考察,直奔山西。两个月接连考察四个省,这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行程最密集的出京考察。今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这样的时间节点,最显大势。在山西之行的第一站大同,总书记重点关注的就是如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独家视频:习近平在山西大同考察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21e66d70f76c4c1c8ca6d9a208c3ad58
△习近平山西之行第一天考察地示意图一株“忘忧草” 万户脱贫计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是习近平在大同的第一个考察点。立夏刚过,黄花正处于种苗繁育阶段,满目翠色。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8605a76e3624d8e8f45e5bef31aa39a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c563460fac546c48f2b714c87001435
△黄花又名忘忧草、金针菜,与蘑菇、木耳并称为“素食三珍”。(总台央视记者邢彬拍摄)云州区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这里气候严寒、十年九旱、土地贫瘠,曾是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何以脱贫?已有600余年种植史的黄花进入了视线。黄花耐瘠、耐旱、易活,兼具食用、加工、观赏等功能,近年来已经成为农民脱贫的“当家花旦”。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761a425956944b0ba7ab64e224fe9ea
△云州区是闻名全国的“黄花之乡”,每年7月前后进入盛产采摘季。上个月,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为柞水木耳点赞,“小木耳、大产业”。为了把小黄花做成大产业,云州区的政策够“硬核”:每栽种一亩黄花补贴500元,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黄花种植园全部配套水、电、路,全区中小学操场、有硬化场地的单位为黄花晾晒腾地让路。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3529f49ff9254324a511ef2d0448d35b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e44b31d6c46d4b25895653337e99fc56
△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约1.68万亩,亩产新鲜黄花约3000余斤。(总台央视记者彭柏闳、钟锐拍摄)目前,云州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万亩,产值达7亿元。采用云州模式,大同全市15000多户贫困户因此脱贫致富。“大同黄花”入选全国产业扶贫典型案例。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75d6c81842b64312a079e877719b693a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a9d8821059814f0782e531d3b0f7b239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d5e86490c9954fe2b98b43a7caaf1ac9
△以黄花为原材料制作的黄花饼、黄花酱、真空冻干黄花。(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习近平上一次赴山西考察是三年前的2017年6月。他到了吕梁山区,实现了走遍全国11个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夙愿。他还在太原主持召开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那次考察期间,他强调脱贫攻坚要强化落地,吹糠见米。这次再到山西,全省58个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已降至0.1%以下。总书记的调研重点也转为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收官之后怎么办?中国正在谋篇布局。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60a09fe54c849a8a96fa2721199fb02
△习近平考察的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去年产值6500万元,贫困户户均收入14800元。基地工作人员说,今年克服疫情影响,预计产值可达8000万元。(总台央视记者康晓宇拍摄)慎终如始 总书记牵挂乡亲们的长远之计习近平在大同考察的第二站,是云州区西坪镇的坊城新村。这是由西坪镇原大坊城村和西咀村合并而成的易地搬迁村。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e4faadc1bd846b097cd01a198aed0b8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8462e68fe6364bd883c232325d4f3a30
△大坊城村和西咀村旧貌。(总台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1a2e76336db429683cdb57ba163ba0b
△从空中俯瞰,搬迁居民们在坊城新村住的是独门独院的新房。(总台央视记者康晓宇拍摄)坊城新村于2016年开建,2018年入住。整村搬迁196户412人,其中贫困户77户158人。搬迁完毕后,村里重点发展540亩黄花特色产业,种植经济林660亩、小杂粮290亩。截至去年年底,坊城新村77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532f6fff680749869e36d5ab016a26eb
△经过晾晒的干黄花。(总台央视记者王哈男拍摄)在坊城新村,总书记走访了村民白利军一家五口。这一天,也是白利军儿子出生第67天。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3553bc6dcacf44fd871c8432a478c58f
△这是今年4月,白利军的儿子过满月当天拍摄的全家福。(总台央视记者史伟拍摄)31岁的白利军是村里的电焊工,父母除了种植黄花,日常也打一些零工,再加上土地流转租金等,去年全家收入7万左右。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22b9585c1a34b73b0f4a3465edf61c2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3d83b94e033482cb3145a33d3e25b58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3038668c5af840db945430fae777c859
△对比老房子,白利军一家易地搬迁后的新居敞亮、舒适了很多。(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三年前考察山西时,习近平也曾探访一处易地扶贫搬迁的集中安置点——岢岚县宋家沟新村。总书记当时说,实施整村搬迁,要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这一个个问题,是老百姓的小账,也是国家的大账。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40bc95df334d47fa9e4e1df246cded93
△宋家沟村于2018年成为岢岚县首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资料图)慎终如始,关心乡亲们今后的长远之计;继往开来,真正让好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习近平始终萦怀的大事。上个月在陕西,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3月27日,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也提出,要研究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十四五”规划衔接。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这正是中国之治的优势。
从莫高窟到云冈石窟
习近平在大同的第三个考察点是城西武州(周)山南麓的云冈石窟,它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去年8月,总书记赴甘肃考察时,首站就是赴敦煌莫高窟考察。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18edb868576a4212ace024fe19bea309
△中国三大石窟。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公元460年),距今已近1600年。这是北魏王朝定都平城(大同)之后精心打造的皇家佛教圣地,历时近70年完成。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2e1b61642f0493faf957a712ead6a41
△云冈石窟。(总台央视记者康晓宇拍摄)云冈石窟按照石窟形制、造像内容、样式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早期的“昙曜五窟”(第16-20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22fe4cdd109d427c934e8a5ca93d9d9a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df405b9e42ce4c4f95ac9969d781cb36
△图为第16窟和18窟。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系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五个大窟的五尊大佛,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个皇帝。云冈石窟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444efabe9623467eabe5088e8a4d9f54
△第3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又名“灵岩寺”,属于中期石窟。主尊阿弥陀佛高10米。(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c9b5c25f444c4b54b189a2d8d7251c64
△第11窟属于晚期石窟,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呈现的是一种清新典雅“瘦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来源于云冈石窟研究院官方社交媒体)在云冈石窟,习近平实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a0494e4402494cdb826dabc2509d2953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cc5a2f84479d451db028e2459bd88979
△第5、6窟是工程浩大、雕饰华丽的典型洞窟。窟前四层木质楼阁为清顺治八年(1651年)所建。第5窟主像是云冈石窟第一大佛,坐佛高17米。(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杨波拍摄)2018年10月,云冈石窟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合作利用3D打印技术复制出第12窟“音乐窟”。这座高9米、宽11米的大窟实现了积木式拆装,5辆标准集装箱车就可拉运,一周即可组装完成布展。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f30196d6ed4a4e3593f0b1802938a26e
http://p1.pstatp.com/large/pgc-image/0ee644d0aac04ffe917d0b0fa01ac0f7
△这是第12窟原版与3D版对比。(来源于云冈石窟研究院官方社交媒体)去年在敦煌莫高窟,习近平提出,要坚持保护优先的理念,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云冈石窟研究院院长张焯告诉《时政新闻眼》,云冈石窟的病害主要来源于雨水冲刷和山顶渗水,目前主要采取的方式是疏通山顶上的水道,并对岩石裂缝进行环氧树脂粘接,防止渗水。去年在甘肃考察时,习近平提出,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不断坚定文化自信。从敦煌莫高窟,到大同云冈石窟,总书记用实地踏访启迪国人:当今年代正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黄金年代。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内容涉及国家领导人考察活动报道,符合正面宣传导向,未发现违规信息。 总书记亲临大同考察,彰显对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视,黄花产业带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总书记亲临大同考察,彰显对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黄花产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彰显对脱贫攻坚的高度重视,黄花产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考察扶贫成果,关注民生发展,总书记亲力亲为展现务实作风。 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心系百姓福祉,黄花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彰显党的为民情怀。 总书记深入基层考察,彰显对脱贫攻坚的坚定决心,黄花产业带动脱贫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