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在丽江 发表于 2013-1-18 10:08

梅里雪山外转经路线 一次身心修行和轮回

  人活着,就是一辈子又一辈子的修行。  有些人,我们注定相识  有些事,我们必然相遇  有些所在,魂牵梦萦,犹如在梦中相见多次,初相见,却恍若隔世,宛若前世、今生,似曾相识。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2943.jpg
  “转山”这个词,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或许是因为台湾那部《转山》的电影,可那只是骑行滇藏,真正的转山转水,是藏民积累功德,用脚一步步走出来 的。最初,这次的行程是去往碧罗雪山,但或许是天意或许是注定,后来又改了行程,因为神山卡瓦格博。于是,我们追随着莲华生大师的脚步,踏上了令人肃然而 神圣的转山之路。(同行的有二爷、晶晶、南瓜)  注:梅里内转——梅里雪山景区雨崩和明永冰川其实也是属于藏传佛教朝圣梅里的路线;而梅里外转是绕梅里雪山一圈。  转山前一天从丽江去往德钦,出发前我们看到了难得了玉龙雪山的日照金山和祥云。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3251.jpg
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3437.jpg
  我喜欢行路之上的感觉,而出发前这样的圣景,也足够让人心醉和心安。
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3954.jpg
  崎岖的山路,,天蓝得深邃就仿佛要吞噬一切一般。  偶尔闪现的黄叶和清雅不落凡尘的小花都是让人心醉的所在,还有那小道两旁布满的红叶,就仿佛夹道欢迎着每一个朝圣者。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4125.jpg
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4857.jpg
  虽然吃的简单,甚至在一些人眼里是艰苦,但是行路之上的我们,却觉得那是至上的美味。  海拔2746的阿色加郎上,五彩的经幡为谁起舞。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4823.jpg
  第一天的行程在隆那画上句点。  苦行中,窝棚已经算是很好的宿营。  第二天  一抹秋色,几多离愁。从隆那出发不久,那片秋色,透亮的红叶黄叶,加上碧蓝如玉的天色,或许在北京香山都难以得见。心绪激动而平静,感叹大自然 的鬼斧神工。这才是自然界带给我们最大的财富。朋友曾说他在左贡看星空泪流满面,而我们四个呢?除了震撼的移不开步,我们甚至连流泪都不会了。走在这样的 美景中,我们何以会感到疲惫,置身其中,仿佛有股即将迸发出的力量,在血液中流淌。这美景,不单单映入眼帘,不单单留在照片里,更深深的刻入心田,永生难 忘。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5648.jpg
  走过秋色,经过的是已近深秋荒凉的永是通牧场,只是那些为祈福所垒的玛尼堆,不离不弃的在那里,看着人来人往。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5632.jpg
  多克拉,那圣洁纯白的大石,就似一片圣土,升起的风马遥望着远处的雪山。  而海拔4300多米的多克拉垭口,更是卡瓦格博给世人的一个畏惧一个考验。那段弯曲而上的路,需要多少勇气才能前行?我一直有一种感觉,视觉上给心理上的感觉,我们要翻越的不是垭口,而是天际!垭口上方出现了一团祥云,就好像接引修道成佛的人去往天堂一般。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5853.jpg
  翻越了多克拉垭口,突然想起下垭口的108道弯,也有人称其为地狱底,而这个称谓也名副其实,本来阳光明媚的天空,翻越了多克拉垭口后变得乌云密布,甚至飘起了雪。那一段到曲那塘住地的路,我是靠着意志力走下来的。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45935.jpg
  当晚,我就有些许的虚脱和失温。真的得感谢二爷他们悉心的照顾,和藏族奶奶给的藏药才让我安然入梦。  第三天  随处可见朝阳的金色撒在山顶,而月亮也不会伴随着太阳的初升而消失。第三天,我或许已经开始适应这高原的一切。早晨醒来,连我自己都惊讶前一天虚脱的自己能完全恢复了。  因为海拔比之第一天高了很多,沿途的松萝渐多。一路依旧有让人难以言语的秋景相伴。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0428.jpg
  当我们在秋色中流连,忘记了赶路的时候,一队藏民路过,其中有一位漂亮的卓玛。  和她合影,是二爷提出的。但是西藏的藏语和云南的藏语不太互通,后来我们比划着示意,她只是很腼腆的看了下她的母亲,在她母亲点头同意的情况 下,她便向我们点头示意同意。照片的时候她的笑,真的就如二爷说的仙女下凡一般,感染着我们四个旅者的心,那种微笑仿佛不染凡尘。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长 相,放到娱乐新闻满天下的现今社会,算不上什么。但是其实她除去高原红,在画个妆,绝对美艳动人。但其实她最美最吸引我们注意的还是她的那份纯真无暇。  相较于第二天翻越多克拉垭口的艰难,这一日,几乎都是下坡,只有翻越那2840海拔的加诺多吉垭口是上坡。下了垭口,走过石桥,穿过树林,就是这一天的驻地曲那塘了。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0536.jpg
  在加诺多吉垭口,是可以看到卡瓦格博的,可是因为云雾缭绕,我们没有亲见,只能在那里朝着卡瓦格博的放心,诚心叩拜。  第四天  这是我们最早出发的一天,天还未亮,戴着头灯,就上路了。或许也是最惊喜的一天。  翻越了海拔2904的冈芝卓拉到10:30我们不知名字的休息点。这个海拔3230的补给点,或许是我人生总必将难忘的所在。  第三天的加诺多吉垭口,没有看到的卡瓦格博,在这里,在云雾缭绕中薇薇露出了尖顶。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0855.jpg
  有多少人,从正面从飞来寺看过卡瓦格博的真颜,却又有多少人能像我们,看到在近处松树远处卡瓦格博背面的如画景色。虽然它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我 们依旧感动,只是我不知道先跟着藏族奶奶前行的南瓜是否也一睹了它的风采。因为在我拍下这张照片前十分钟,我和二爷、晶晶看到的景象就和加诺多吉垭口一 样,是厚厚的云层。二爷的叩拜,晶晶的双手合十,和我的诵经,三个人虔诚的等候换来了云开雾散的短暂一刻。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0953.jpg
  藏族奶奶,转经筒不停转动,笑容也是如此真挚。 那一刻,总在想,在我们所谓的文明社会,这样的笑容在人们脸庞浮现的几率越来越少。有人说缺失信仰,我却觉得是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不同的心态,而相由心 生。现在更多的人,到寺庙上香拜佛已然变味,因为商业化,因为有些和尚会说不添香油钱无法得到佛祖的保佑(我只是说有些),和尚尚且如此,何况上香的人? 更何况现今社会,更多的人信仰,不过钱权,贪得之心越来,心只是膨胀,却蒙蔽了看世界真谛的双眼。又何来快乐?  在这圣地不同,每个人都是身体地狱,内心天堂。  在这佛光普照的神山之畔,人们是带着最真挚最原始也最虔诚的心,追随着莲华生大师的脚步,修身、修心。又怎会不快乐?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1346.jpg
  午饭过后,马帮大爷告诉我,这是所有休息点中最神圣的地方。因为就在我们吃午饭的地方之上,有一股神泉。  相传,这个补给点本没有水,是个无水休息点。某日,噶玛巴活佛转山而来,再此休整。次日走时,他所住一晚之处,冒出了一股清泉,甘甜异常,至此 此泉常年不断。每个转山的藏民,都会饮三口神泉水,再把神泉水抹在额头,甚至把自己身上的配饰用神泉水洗净,就仿佛中原佛教开光一般。  临离开神泉的时候,晶晶问了马帮大爷,还有多远我们能到阿丙村。  马帮大爷回答:“问脚。”  晶晶一时愣住,马帮大爷却已经赶着骡子上路。剩下我们仨消遣晶晶问了个不用脑袋的问题,因为只能用脚。  确实,有些时候,你不需要目的地有多远。有多远,问脚。  就好比人生,其实我们走着不同的路,却有着殊途同的终点——落叶归根的离去。转山的路上,你走的快慢,只能问脚。就好比人生的路,如何选择,只能问心。在这样的所在,经历人生七苦的人,都能说出些看似幽默甚至摸不着头的话,细细品味却暗藏禅机,透着人生的哲理。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1516.jpg
  再前行,是海拔3530的辛克拉垭口,和所有垭口一样,挂满了祈福的经幡。  升起的风马,需要随风飘动,才等于在为挂它的主人诵经,垭口这样风大的地方,或许就是最好的地方。而布满道路两边的经幡,在此时去看,已经如同漫天神佛的化身,在注视迎接着每一个朝圣的人。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1941.jpg
  下山的路总是艰难,从辛克拉垭口到阿丙村,耗费了我太多的力气。到最后,如果没有信念的支撑,我想我真的会想放弃。阿丙村很美,我们却不得不包车一路顺着怒江,赶往扎那小镇。  第五天  在扎那小镇休整的日子,坐在椅子上,看着怒江奔流,看着蓝天白云,看着崇山峻岭,烤着太阳,那是多么的怡然自得。当时我有个想法,等老了,和老伴一起这样慵懒的晒着太阳,彼此讲述倾听彼此年少轻狂的年岁里那不一样的经历,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2144.jpg
  有些人在走出苦难后,会疯狂的挥霍。  有些人在走出苦难后,会感恩着生活。  花开两面生,人生佛魔间,不过一念思量吧。怎么样的心态,过怎么样的生活,也会决定你的幸福。对我们四人来说,心或许相同亦或至少相似,艰辛的四天,难得偷闲的第五天就显得幸福得异常。  或许有些人会嫌弃住宿,会嫌弃透风的浴室,会嫌弃不稳定的手机信号,会嫌弃时有时无的停电,但这一切在我们看来都是幸福。与世隔绝的日子,窝棚 的夜晚,无法洗澡的几天,没有手机信号的路上,再此之后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珍贵而让人感动。谁能想象,当我们在扎那小镇,再次喝到AD钙奶的时候,幸福的 相视而笑,那种感动是难以言喻的。对我们来说,幸福很简单,不是钱多权重,只是一个椅子可以坐,一张床可以躺,有阳光可以慵懒的烤着,有手机信号能发个微 博打个电话告诉亲人朋友我们五天来一切安好。  身的平安,心的宁静,这就是幸福。  第六天  休整一天后又上路的我们,先是包车赶往格布村。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52500.jpg
  或许,这是我和二爷这辈子唯一一次会坐在货车后斗的经历。因为我俩都不忍心让两位藏族的奶奶坐后斗。有时候,命运就是这样,有些经历甚至苦难是我们必须品尝的,只要心宁静了,一切也就感动美好,而不是抱怨了。  或许不仅仅是海边长大的我,才会对雪山有那么深邃的向往,也或许更因为这是梅里山脉,这是神山之畔,每每看到雪山都让我们几个心平如镜,心静如 水。多少的疲惫,多么的艰辛都显得值得。有些路有些景,你不走会后悔一时走了会后悔一辈子;而这些路这些景,走了却会成为你心中深深的烙印和一辈子的财 富,值得珍藏值得去回味。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64359.jpg
  这一天算是轻松,临近下午三点,我们走过雪地就已经到达了住地,海拔3749的休息点,住在这样的海拔,看着对面连绵不绝的雪山,那种心旷神怡真的难以言语。一切仿佛水墨画,午饭后,我只是愣愣的看着,二爷说要不要斗地主,我没有回答,就只是这样看着雪山发呆。  第七天  苦难,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一辈子无法理解的。就好像最近很多人看我外转归来,总喜欢问很多问题,目的只是想去,可我并不想回答太多也不推荐人 走,毕竟单单没法洗澡这条就有很多人无法接受。在这海拔3749的不知名休息点过了一夜的我们是结结实实的被冻醒的,醒来后,睡袋上是满满的霜冻。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64611.jpg
  而有些景色,不单单是在照片里看到的那些许震撼而已,都说眼睛是最好的镜头,当你身在其中,当你亲眼所见,那份美会让你难以忘怀。就好比这清晨 的天空、云翳和延绵不绝的山脉——我们看到这景象的第一个反应是2012要到了,那种似乎整个世界都要崩塌的感觉油然而生,然后,慢慢的看它云开日出。  这一天,翻越了4000多海拔的垭口,然后一路向下。  崇山峻岭间是格布河流淌,远处是宛若海市蜃楼般的雪山。  走过了这段悬崖之畔的盘山路,经过了龙西村,又是一路向上,今日的住地来得,似近其远的视觉折磨,加上第七日已经对景色的审美疲劳,这一段路,走的异常的艰辛困苦。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64656.jpg
  只是美美这种时候,总会有让我们惊喜的时候。旁晚,我一直在想是什么让我对来得有着别样的喜好。  或许是这片山坳之间的梯田;或者是那古朴的房子,也或者仅仅因为它的名字里有和我姓名里相同的字。又或者来得,来、得,似乎多少有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味道。  藏族奶奶的转经筒静静的躺在石墙上,看着这份宁静,而明天我们就要面临梅里雪山这片圣土给我们最大的考验——海拔四千八的梅里雪山垭口。  第八天  当这几日,翻山越岭已经变成了家常便饭,我们只是偶尔停下脚步,却不再去管我们翻过了多少山头走过了多少的路。  只是从来得继续向上的路上,这一片林子,这一片松萝,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梦幻如天堂之路一般,一时的错觉,会觉得我们就走在极乐净土走在香巴拉的土地上。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65234.jpg
  11:00左右,我们的路,已经不再在树林中穿梭了。  这棵松树,那个方向,这条路,那圣土,是古时通往拉萨的茶马古道。它静静的,和蓝天白云一起,一直守望见证着每个过往的人,看时间流逝。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65849.jpg
  在这个岔路口上,去往拉萨的藏民,总会跪下虔诚的三叩首,喊一声“西藏我来了”,才又上路。  而我们外转梅里,却要在这与通往拉萨的茶马古道背道而行。  只是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气息,都显得圣洁不染凡尘了。  这条路,其实有一个故事,前方就是我们要走的路,但是,其实我们吃饭过后的路途中,有一个岔路。要不是藏族奶奶的指引,我们都误以为是往另外一条路走,翻越一个雪山垭口——而那条路,是通往死亡的。  曾经,在丽江轰动一时的,信奉藏传佛教的华侨死在藏区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她是死在哪里,只知道后来她老公独自一人带着猎枪,找到了她和她的狗, 可是她和她的狗都已经去世了。午饭时,才听藏族奶奶说起,那个华侨就死在那雪山垭口之畔,因为走错了路。那个垭口回程又有许许多多的岔路,想要准确的再撤 回来得已是不可能。或许是寒冷,或许是饥饿,导致了死亡。她的狗,在她死后,一直守候在她的遗体旁,不让任何见到她的人靠近,不眠不食,最终也离开了尘 世。  对于藏传佛教的信众而言,能在转经路上离世,是莫大的荣耀,代表灵魂归于天堂,而我们只能感叹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也更加感谢两位藏族奶奶和我们的马帮。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70043.jpg
  说拉垭口是梅里外转路线上海拔最高的地方。4800的海拔,对于徒步了数日的我们来说,真的有着莫大的令人生畏的魔力。  疲惫的爬上说拉垭口,那一刻,升起了风马,祈福,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的平安快乐。那一瞬,经幡舞动,心已轮回。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70155.jpg
  下了说拉垭口,住在4100米海拔的多通小屋,当晚的星空,和小屋里映衬出的火光,就仿佛童话世界,让人泪流满面,只是零下十几度的气温和凛冽的寒风,连三脚架都无法稳定,匆匆拍下的夜色有着些许的模糊,那最美的景只能烙印在心间。  第九天  多通小屋的黎明和夜色一样醉人。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70309.jpg
  只是从多通小屋到转山的终点梅里水,2000多米海拔的下山路,让我们的膝盖都些许的吃不消。路上有莲华生大师施以神通留下的脚印。http://qcyn.sinaimg.cn/2013/0114/U5039P1032DT20130114170419.jpg
  当转山结束,看到公路的一瞬间,我仿佛用尽了身体的全部力气。  这样的转山路,甘苦自知,从文明社会走进神山之畔再回到文明社会。  短短的九天,不过是九天,却足以改变很多东西。  回到丽江睡了一觉起来,哪哪都疼,不想起身。  只是转山,似乎填满了心中的空洞,觉得富足,身边一切看到的,自己所拥有的,都值得感恩。  转山,转的不仅仅是山。  更是心的轮回涅槃。 来源:新浪博客 阿布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梅里雪山外转经路线 一次身心修行和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