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警方提醒您,警惕老套路刷单诈骗
丽江警方提醒您,警惕老套路刷单诈骗电信网络诈骗中,“刷单”骗局频发,许多人深受其害。此类诈骗往往藏身于看似正常的“网络兼职”之中,实则布满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以下列举三类典型刷单诈骗案例,揭示其运作模式及危害。
案例一:杨女士在小红书APP点击一则“网络兼职”广告,随后加入“一对一指导”QQ群。群内“付老师”教授刷单技巧,杨女士按指示通过“京东白条”为指定电话号码充值话费进行刷单。过程中,对方以退款需创建虚拟订单为由,诱导杨女士通过QQ扫码支付六笔费用,累计被骗9000余元。此类诈骗初期以真实返利降低受害者警惕,随着投入增加,受害者逐渐陷入诈骗深渊。
案例二:赵先生在网页看到兼职信息后被拉入红包群,初入群即领取到8.8元红包。在对方引导下下载特定软件,被告知简单操作即可完成刷单获取返利。赵先生按指示转账充值六次,共计12512元,直至无法提现才察觉被骗。诈骗分子利用小额红包诱饵,引导受害者下载指定APP,通过不断投入资金,使其陷入“无法提现”的陷阱。
案例三:木先生在阅读小说时遭遇“同城免费约炮”弹窗,下载后客服承诺完成三次投票刷单任务即可享受服务,并称每次投票均有返现。前期两次确有返利,但第三次起对方以金额冻结为由要求继续转账解冻,木先生五次转账后接到警方劝阻电话,此时已损失50600元。诈骗分子以“约炮”为诱饵,实则实施传统刷单诈骗。
刷单返利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因其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已成为当前诈骗变种最多、发展最快的类型,占全市诈骗案件36%,主要受害群体包括学生和待业人员。
丽江警方提示:1.小额返利是诱饵,网络刷单行为涉嫌违法,凡是需要先行充值或垫付资金的刷单行为都是诈骗。2.不要随意相信微信(群)、QQ群等刷单盈利截图,那些都是“托儿”!3.不要点击或下载陌生人推荐的网址链接和APP!4.牢记96110为全国反诈中心专线,遇此电话一定要接听!
总结,刷单兼职无异于诈骗,切莫因一时贪念或自以为是而成为诈骗分子的猎物。时刻保持警惕,避免涉世未深成为诈骗商机。
案例二:张先生接到陌生人电话,对方称他在某购物平台上中奖了,需要帮忙刷单。张先生被诱导下载了一个名为“全民刷单”的APP,并在APP上输入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随后,对方通过APP从张先生的银行卡中划走了一笔款项。此类诈骗利用了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让受害者忽略了保护个人信息的重要性。
案例三:王女士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轻松刷单”广告,点击进入后被骗子要求下载了一个钱包APP,并充值了一定金额。随后,骗子以各种理由要求王女士进行刷单操作,并告知她每成功刷单一次就能获得高额佣金。然而,刷单操作后,王女士发现账户余额并未增加,反而被骗子转走了充值的金额。此类诈骗利用了人们对高额利润的贪念,骗子以虚假的承诺吸引受害者上当。
警方提醒大家,要警惕刷单诈骗,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网络兼职广告,不随意下载不明来源的APP。同时,要保护好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不将其泄露给他人。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向警方报案,以免被骗。 案例二:王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刷单”赚钱的机会,他联系对方后,被告知需要通过支付宝将一笔钱充值到指定账户,并提供充值截图。然后,对方以各种理由要求王先生改变充值方式,如通过微信转账或银行汇款,以获取更高的返利。最终,王先生不仅没有获得任何返利,还损失了原来充值的钱款。这类骗局通过虚假的返利承诺和不断变换的充值方式来诱导受害者不断投入资金。
案例三:张女士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刷单兼职”广告,联系对方后,被告知只需提供自己的淘宝账号和密码,对方会在账号中进行“刷单”操作。然而,对方并非进行刷单,而是通过盗取张女士的淘宝账号密码,并冒用她的身份进行诈骗活动。这种骗局以冒充“刷单”为名,实际上是进行盗取账号和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
以上案例提醒大家,在网络上务必保持警惕,不要贪图小利而沦为刷单诈骗的受害者。如果遇到类似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针对以上案例,丽江警方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类似的刷单诈骗。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网上陌生人的兼职广告。其次,要提高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或添加陌生QQ群。再次,不要轻易扫描二维码付款,特别是未经确认的情况下。最后,要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向家人朋友宣传诈骗风险,共同防范网络诈骗。如发现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并向相关部门举报,以便警方追查刷单诈骗团伙,维护社会安全与公平。 案例二:王先生在某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个“兼职刷单”广告,联系对方并加入了一个刷单群。群内的“导师”称只需要通过指定链接购买商品并留下好评即可获得高额返利。王先生按照指示购买了多个商品并留下好评,但在要求提现时被告知需要先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王先生不得不支付了保证金,但从此后却再也联系不上对方,所支付的保证金也无法退回。
案例三:张女士接到一家名为“贝美集团”的公司电话,称她在网上购物时中了一等奖,需要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一定费用。张女士为了领奖,按照要求填写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并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了所要求的费用。结果,她的银行卡内的全部资金被盗取,同时个人信息也被泄露。
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受骗。切勿轻易相信网络上的“兼职”广告,尤其是涉及到金钱交易的情况。 案例二:王先生接到一则来自陌生号码的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称王先生的账户有异常情况需要核实。对方提供一个链接并要求王先生点击进行操作。王先生不经思考便点击了链接,结果被导向一个仿冒的电商平台页面,输入账号密码后,对方成功获取了他的账户权限。随后,对方以刷单为名让王先生购买指定商品,并提供相关付款密码。最终,王先生账户内的资金被全部转移,损失惨重。这类诈骗主要通过冒充知名电商平台客服的方式,诱导受害者泄露个人信息和财产。
案例三:张女士在买家群中看到一则“高返利”广告,介绍一种“刷单”软件可以帮忙刷单并迅速提现。张女士下载并注册了软件,并按照指示填写了个人银行账户和密码。过了几天,张女士发现自己的账户被盗,银行卡内的所有存款都被转出。该软件实际是一个诈骗工具,通过让受害者填写个人敏感信息,并将其银行卡与诈骗团伙关联,进行资金转移的诈骗手段。这类诈骗借助高额返利的诱惑,骗取受害者的信任和财产。
为了避免成为刷单诈骗的受害者,大家应该提高警惕,不轻易相信来自陌生人的网络兼职、返利等信息,不随意点击未经验证的链接,不泄露个人账户和密码信息。如若发现可疑情况,请及时报警并寻求警方帮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警方提醒大家要警惕这种刷单诈骗,不要贪图小利就掉入陷阱。首先,要保持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承诺,尤其是在网络兼职中。其次,一定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将账户密码、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提供给他人。再次,对于陌生的网上交易平台或付款方式,要多加留意,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支付。如果发现可疑情况,应立即报警并与银行联系冻结账户,以减少损失。最后,提醒身边的亲友也要加强防范意识,共同预防电信诈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