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发表于 2025-3-31 15:41

让未成年网红远离 “流量陷阱”​

在多个社交平台,一系列令人忧心的现象正频繁上演。部分疑似小学生、初中生将校服改造为 “辣妹装”,身着吊带、短裙短裤,同时做出眯眼、嘟嘴、吐舌等动作,拍摄并发布性感舞蹈、变装视频。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部分账号背后的运营者竟是孩子家长。相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四成网友曾在社交平台上刷到未成年人发布的性暗示内容,部分账号粉丝量超过百万,“小性感”“纯情女高” 等标签,成为获取流量的 “利器”。​



在这场流量狂欢里,未成年人过早被卷入成人化的表演舞台。他们价值观尚未成熟,无法理解成人世界性感符号背后的复杂含义,在收获点赞与打赏的同时,也难以察觉数据背后隐藏的风险。正如社会学家尼尔・波兹曼所说,当媒介模糊了儿童与成人的界限,童年的消逝便难以避免。在此事件中,这种消逝迅速演变为露骨的商业变现行为。​
未成年网红问题日益严重,平台算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调查发现,部分用户公然 @平台官方账号,要求 “多推未成年人跳舞”。平台算法基于高点击量、高推荐量的闭环逻辑,将此类内容大量推送至流量池。这种以延长用户停留时长为导向的机制,导致内容越猎奇、越刺激,就越容易得到推荐,致使平台内容生态持续恶化。与此同时,部分家长将孩子当作 “摇钱树”,这一行为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此外,平台对评论区低俗言论的过滤机制失效,进一步加剧了这一乱象。​
这场裹挟着软色情与资本逐利的狂欢,严重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极大地挑战了社会道德底线,必须立即予以制止。根治这一顽疾,不能仅依靠运动式整治,而需要构建多方协同的长效机制。​ 尽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要求平台对儿童内容实施分级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软色情” 界定模糊,处罚力度不足,违规成本较低。平台必须摒弃 “流量至上” 的运营逻辑,优化算法推荐机制,设立未成年人内容专属审核通道,对涉及儿童的作品进行二次人工复核。同时,公开审核标准,引入第三方监督,防止 “选择性执法”,切实筑牢内容管理的首道防线。​
仅靠平台自律远远不够,监管部门的介入同样至关重要。监管部门需加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内容分级细则,明确界定标准,并对违规账号实施 “连坐式处罚”,不仅封禁账号,还要追溯运营者责任。通过强化制度约束,提升监管的权威性与有效性,为平台运营划定清晰的红线。​
家庭和学校在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方面,同样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补上数字时代的教育课迫在眉睫。家长应当认识到,让孩子过早参与流量争夺战,无疑是将孩子推向危险的边缘。学校则需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网络行为模式。​
网络空间是一个有机整体,社会公众的行为也会对网络生态产生影响。要知道,每一次对擦边内容的点赞、每一句轻佻的评论,都在助长这一乱象。抵制低俗内容,既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也是对社会文明底线的捍卫。​ 法国思想家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守护未成年人,让他们远离 “流量陷阱”,关系到个体的健康成长,也考验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只有政府、平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公众多方合力筑牢防线,才能让童年回归纯粹 。
(综合:荔枝锐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未成年网红远离 “流量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