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交易平台,繁荣背后的乱象与突围之路
在新车价格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二手车凭借高性价比成为不少消费者的选择。赵远(化名)近期计划换车,经调研后,他将目光投向二手车市场。线上交易平台丰富的车型选择、详细的车况信息展示,更是让他感受到了便捷。然而,社交媒体上 “二手车平台水太深” 的声音,却让他陷入犹豫。近年来,我国二手车市场在政策推动下蓬勃发展。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961.42万辆,同比增长6.52%,交易金额突破1.28万亿元 。线上交易平台因成本低、便捷性强、覆盖地域广,吸引众多消费者。但光鲜数据背后,行业乱象丛生。
截至5月6日,黑猫投诉平台上 “二手车” 相关投诉多达17977条,瓜子二手车、车易拍、优信二手车等均在投诉榜单。有车主在瓜子二手车买特斯拉,平台未告知是重大事故车;还有车主在车速拍购入别克,付款后才发现车辆被严重调表16万公里。这些案例暴露出二手车交易中信息严重不对称、合同不规范等问题。
北京市兰台(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徐红梅指出,若平台为非法获利,故意隐瞒车辆重大事故、大修等安全隐患,就涉嫌欺诈。她总结,二手车交易平台存在五大问题:价格操纵与非法改装误导消费者;隐瞒风险、虚假宣传诱导选购;合同套路多,评估检测标准不健全;售后服务缺失,维权艰难;消费者个人信息易被滥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也表示,二手车一车一况,平台鉴定受评估师水平影响大,且偏远地区调表现象仍存在。
面对乱象,多方正在探索破局之道。政策层面,从2021年起,商务部等多部门持续出台政策,推动二手车交易规范化;3月16日,《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完善二手车流通制度。专家建议,行业应建立统一标准,公开车辆全信息,制定检测规范条例;交易资金通过第三方托管,建立黑名单制度。消费者维权方面,徐红梅建议保留证据,可协商或诉讼;罗磊强调,消费者有权要求平台退车,若平台推诿,可向消协投诉或起诉。
二手车市场潜力巨大,但唯有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协同发力,补齐监管短板、规范交易流程,才能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推动行业驶向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来源/法治周末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