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十七人殒命!铁路穿村隐患整治刻不容缓
据界面新闻报道,4 月 6 日,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宋家湾村发生一起火车撞人事故,15 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丧命于从村里经过的焦柳线铁轨上。令人痛心的是,多年来,已至少有 17 人在焦柳铁路宋家湾村段被火车撞致身亡。
对此,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公司张家界工务段回应称,相关媒体报道基本属实。为进一步确保焦柳铁路运输安全和沿线群众人身安全,铁路部门决定对该区间实施防护栅栏封闭工程,并于今年 2 月份完成了现场踏勘任务,目前,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预计今年 6 月份开始正式施工。
铁路的开行,往往会给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助益。然而,对宋家湾村的村民来说,焦柳铁路穿越村庄腹地而过,沿线路段未加装防护设施,带来的却是持续数十年的重大风险隐患。至少 17 人被撞身亡,这一事实太过沉重,每一个生命的消逝都牵扯着一个家庭的破碎,背后是难以言说的悲痛。
据报道,焦柳铁路在 “三线建设” 时期修建,至今已有近 50 年历史。早期粗放的建设模式,使得大量村民住宅与铁轨紧邻,形成了一种民居与铁路共生的特殊格局。有村民家的院子大门距离铁轨仅有约 0.8 米;不少村民上山耕作、下山出行,都只能横穿铁路。尽管村庄有一座供行人和机动车通过的桥洞,但位置偏远,无法满足村民日常便捷出行的需求。
由于撞人事故频发,村民关于沿线加装封闭护栏的呼声持续了多年,但实质性整改却迟迟未到。这其中确有一些现实掣肘,如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设计开行时速 120 公里以上列车的铁路,需要强制实行全线封闭,而焦柳线的设计时速刚好是 120 公里,因此安装防护栏并不是强制性的。但在频频发生的人命悲剧,以及村子里 800 多人还暴露在巨大风险之中的现实面前,再多的 “客观原因” 都难以成为拖延整改的理由,都显得苍白无力。
一方面,这种危险状况,不是通过加强提醒、增加安全教育等方式就可彻底改变。安全教育固然重要,但面对铁路穿村、村民日常出行不得不穿越铁轨的现实,再多的提醒都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风险。及时增设封闭护栏、建设更多方便村民出行的安全通道,才是治本之策。既然目前没有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就该及早进行最有效的补救。从长远看,这不仅是对民众生命安全的有力保障,在投入产出上也恰恰是最 “经济” 的,因为任何生命的损失都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前期在安全防护上的投入,远小于事故发生后的损失和代价。
另一方面,铁路与村庄长期 “共生”,不仅威胁村民的生命安全,也增加了铁路运输安全风险。铁路运输关乎国计民生,任何安全事故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秉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的理念,无论是为了保障村民的生命安全,还是确保铁路运输的平稳有序,都没有理由放任这种危险状况持续下去。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建设投入的优先级,乃至 “特事特办”,都是对人民生命负责、对社会发展负责的应有之举。
换个角度看,村民日常出行只能依赖跨越铁轨这种 “冒险” 方式,这背后更是一个民生问题。安全、便捷出行,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不该是一件奢侈的事。保障村民的出行安全和便利,是政府部门和铁路单位应尽的职责。对此,地方政府和铁路部门该加快协作研判,摒弃部门之间的壁垒,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及早创造条件给予实质性解决。不能让村民在每日的出行中都提心吊胆,生活在铁路带来的阴影之下。
目前,铁路部门回应称已在有序推进防护栅栏封闭工程建设,并为方便附近村民出行,在涉事路段附近修建了 2 处交通涵洞,这算是有了一个令人期待的转机。但相关建设行动,还应尽量加快。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回应称防护栅栏封闭工程在今年 2 月份就完成了现场踏勘,预计 6 月开始施工,但就在 4 月 6 日,该路段又发生一起悲剧,15 岁的残障留守女孩宋玉莹丧命于铁轨。如果相关建设更快一些,或许这起悲剧就可以避免。每一个生命都无比珍贵,早一天完成安全防护工程,就能早一天为村民的生命安全加上一道 “保险”。
持续数十年的风险暴露,伴随 17 条生命消失的悲剧,才迎来实质性的解决行动,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教训:堵上风险敞口,当多些紧迫感和未雨绸缪,不能总是在事故一再发生后才 “亡羊补牢”。社会的发展不应以牺牲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为代价,在安全问题上,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更高效有力的行动,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绝不能让类似的悲剧再次上演。
(综合:澎湃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