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发表于 2025-5-14 16:07

“对5岁小女孩开黄腔”,封禁主播只是第一步



近日,网红克里西在直播过程中,竟对一名 5 岁女孩开黄腔,此等不当行径一经曝光,便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强烈谴责。5 月 13 日,抖音平台通过 “抖音黑板报” 发布通报,明确指出该主播在历史直播中向未成年人传播色情低俗话术,其相关不当言论严重违反《抖音社区自律公约》,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已对其作出无限期封禁的处理决定。
对着年仅 5 岁的孩子开黄腔,这绝非所谓的幽默,而是彻头彻尾的无耻之举;更不是获取流量的 “密码”,而是难以磨灭的人性污点。5 岁正处于儿童认知世界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成人世界里的污浊话语,极有可能在其幼小心灵投下沉重阴影,甚至会扭曲他们对性别、社交的健康认知。心理学研究早已表明,过早接触低俗内容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价值观偏差等一系列问题。​
部分主播面对天真无邪、涉世未深的孩子,却将低俗当作趣味,把冒犯视为吸引眼球的噱头。这种畸形 “娱乐观” 的背后,不仅暴露出他们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规律的无知,更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蓄意漠视,从本质上来说,这就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网络暴力。倘若这种不良行为不及时加以遏制,任由其在网络空间肆意蔓延,“开黄腔” 等低俗之举很可能逐渐演变成所谓的 “娱乐常态”,这无疑是在纵容 “恶” 的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因此,抵制低俗直播绝非小题大做,而是对社会文明底线的有力捍卫,更是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切实保护。
然而,封禁涉事主播仅仅只是整治低俗直播乱象的起点。作为网络内容传播的重要 “守门人”,直播平台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在技术层面,平台应进一步提升防线的 “智能” 水平,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拦截低俗词汇,同时不断升级青少年模式,运用面部识别等先进技术,构建起坚实可靠的数字防护墙;在审核标准方面,要秉持更加 “刚性” 的原则,严格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制度,对于涉及未成年人的内容务必坚持 “先审后发”;在主播管理上,对主播的教育要更 “走心”,持续强化法律与道德培训,将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内容纳入准入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的违规黑名单制度,促使直播间从单纯的流量竞技场转变为肩负社会责任的 “责任田”。​
治理直播领域的低俗暗流,不能仅仅依靠平台单方面发力,而是需要全社会凝聚共识、形成强大合力。网信、文旅、公安等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建立高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对任何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直播行为,一经发现便严厉打击,坚决实施 “一案双查”,既要依法追究涉事主播的责任,也要倒查平台审核存在的漏洞,以此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流量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对其进行合理引导、实现疏堵结合。在此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同样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可将网络素养教育有机融入日常教学,通过开展案例研讨、举办主题活动等多样化方式,帮助未成年人提升对低俗内容的辨别能力与抵御能力。家庭作为守护孩子精神世界的首道防线,父母可以通过亲子共读经典书籍、共同欣赏自然风光等方式,用现实世界的丰富美好,为孩子筑起抵御网络不良诱惑的坚固屏障。
直播间需要人气,但更需要浩然正气。现实中,有敦煌研究员借助镜头带领孩子 “云游” 莫高窟,领略千年文化的魅力;有乡村教师在直播间开设网课,为偏远地区的孩子送去知识的甘霖;还有非遗传承人展示精湛的剪纸技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这些充满温度与正能量的直播内容,才是直播行业应当呈现的模样。当平台算法逐渐向优质内容倾斜,让 “知识型主播”“公益型直播” 获得更多曝光机会,低俗内容自然会因失去生存土壤而逐渐消失。​在这个人人都能发声的时代,我们更应深刻思考:究竟该为孩子提供怎样的精神环境?是充斥着粗鄙与算计的 “流量丛林”,还是充满爱与希望的 “文明花园”?答案显而易见。关闭一个低俗直播间或许并不困难,但要重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却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当下采取雷霆手段予以整治,更需要全社会将守护未成年人精神家园,转化为持之以恒的实际行动。
(综合:荔枝评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对5岁小女孩开黄腔”,封禁主播只是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