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破产潮下的车主困境,智能汽车变“孤儿车”谁之过?
近日,“哪吒汽车被申请破产审查”的消息登上热搜,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哪吒汽车关联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被申请对象。消息一出,评论区网友纷纷表达担忧:“车企破产,我们车主怎么办”“车机服务还能正常使用吗”“车辆维修保养该去哪里”……这些疑问,直指消费者最关心的车辆后续保障问题。事实上,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行业洗牌加速,部分车企及经销商倒闭退市已非个例,由此衍生出的车辆智能功能失效、维修保养受阻、保险费用激增等问题,正成为消费者不得不面对的新困扰。在这样的背景下,哪吒汽车的遭遇,无疑触动了众多车主敏感的神经。
天津市民刘先生就亲历了车企倒闭带来的连锁反应。某天一早准备驾车上班时,他发现手机上的“哪吒”汽车App服务全部停止,随后便看到了关联公司被申请破产的消息。尽管几个小时后App服务恢复,但刘先生却陷入了焦虑,“车企都这样了,智能服务会不会随时停掉?开车都觉得不安全。”更糟糕的是,车险到期后,他联系多家保险公司投保商业险均遭拒绝,如今只能“裸奔”上路。
刘先生的经历并非孤例。近年来,威马、高合、猎豹等多家车企相继破产退市,给车主们带来全方位的权益冲击。北京市民高先生5年前购入一辆威马汽车,2023年威马申请破产后,他的用车生活陷入困境:北京的威马4S店全部关停,维修保养只能四处寻找修理厂,且外观件损坏后因原配件厂停产,不仅难找还价格昂贵;车辆里程数超过24万公里后,电池衰减严重,充电慢、续航短,冬季连空调都不敢开;车机娱乐功能几乎失效,只剩下收音机和车控系统勉强能用,远程控制App也随时可能停服;车险续保更是难题,大保险公司因威马破产直接拒保,只能选择条款苛刻、成本高昂的小保险公司。
车辆贬值也是车企倒闭带来的直观影响。车主蔡先生17万元购入的威马汽车,因车企破产重整,二手车残值暴跌至6万元,还因“无原厂配件”被多家保险公司拒保车损险。哪吒汽车在二手车市场的处境同样惨淡,部分二手车商将其列入拒收名单,有车主收到短信被告知车辆已被列入高危目录,续保需提供第三方技术鉴定,原投保的保险公司也以零件停产无法维修为由,要求去掉车损险重新定价或另寻投保渠道。
这种困境并非新能源汽车行业独有。2024年10月,宝马全球首家5S店北京星德宝闭店,品牌授权终止后,消费者刘女士购买的13次机油保养套餐无法兑现,车辆维修时还面临原厂配件供应中断的问题。
面对车企倒闭,消费者的维权之路充满荆棘。虽然《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供应商应保证停产车型至少10年的配件供应及售后服务,但现实中,“三包”责任常因经销商退网、车企清算陷入“责任真空”。多数车主投诉无门,选择诉讼维权又耗时耗力,即便找到破产管理人,得到的答复往往也是“请排队登记,清偿顺序供应商优先”。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郑翔指出,车企即使倒闭也应承担相应责任,车主权益在破产程序中应作为一般债权处理,但实际中常因破产财产不足,难以清偿长达10年的未到期债务。和义观达律师事务所主任胡松松也表示,车企倒闭后,购车合同中约定的售后服务难以兑现,作为普通债权,用户即便主张权利,执行也困难重重,保险续保同样面临保险公司因维修困难提高保费甚至拒保的问题。
那么,该如何保障车企倒闭后车主的权益?郑翔建议,一方面要严格汽车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关键配件,对个性化配件的企业保证责任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要健全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机制,让存活企业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地方政府也应协调各方分担损失,同时保险行业需制定合理规范,避免随意拒保。胡松松则呼吁建立“车企售后责任基金”,强制企业按销量交纳保障金,明确主机厂为“三包”责任最终承担方,并推动第三方售后认证体系打破品牌垄断。此外,消费者自身在购车时,也应优先选择售后体系完善的车企,在合同中明确售后服务条款,当遭遇保险公司不合理拒保时,可向相关部门投诉维权。
(来源/法治日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