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发表于 2025-7-24 16:13

抗战历史不容戏说 微短剧创作当怀敬畏之心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80 周年,在这个应当庄重铭记历史的重要时刻,部分抗战题材微短剧却出现了严重跑偏现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紧急部署整治工作。当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被简化为 "手撕鬼子" 的荒诞剧情,当承载民族记忆的红色题材沦为博眼球的商业工具,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合格的文艺作品,更是对历史应有的敬畏之心。​
微短剧作为新兴传播载体,本可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优质渠道。其短平快的传播特点,契合当代观众的观看习惯,理应成为大众抒发家国情怀、传承革命精神的有力载体。然而现实却令人痛心,部分创作者为追逐流量不择手段,将严肃的抗战历史异化为低俗闹剧:主角个个身怀 "超能力",飞檐走壁、以一敌百;日军形象被刻意矮化,智商下线如 "纸片人",沦为衬托主角光环的道具;现代科技随意穿越到抗战年代,各类 "奇功"" 神技 " 层出不穷。这种违背基本军事常识、脱离历史真实的桥段,不仅消解了抗战的艰苦卓绝,更在潜移默化中扭曲着年轻一代的历史认知。​ "神剧" 泛滥的背后,是创作心态的浮躁与功利。一些制作方将抗战题材视为 "流量密码",错误认为情节越夸张越能吸引眼球。某视频平台数据显示,包含 "手撕鬼子" 等夸张元素的微短剧点击量平均高出普通抗战题材 30%,这种数据诱惑让部分创作者甘愿放弃艺术底线。更有甚者,为节省制作成本,直接套用固定模板,将不同战役的场景随意拼接,导致历史逻辑严重混乱。当抗战精神被简化为 "个人英雄主义" 的表演,当民族苦难沦为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这样的作品不仅无法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反而会引发对历史的严重误读。​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此次重申审核要求,明确指出要坚决杜绝此类乱象,各级管理部门与市场主体必须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把好内容审核关。微短剧行业从业者更要深刻反思,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创作观,敬畏历史、尊重历史,不能让商业利益蒙蔽双眼。创作抗战题材作品,必须扎根史实土壤,深入挖掘先辈们浴血奋战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现战争的残酷与胜利的艰辛。要以真情实感为笔,描绘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还原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让观众透过屏幕,真切感受伟大抗战精神的磅礴力量。
抗战历史不容 "戏说"。80 年前的血与火铸就了不可磨灭的民族记忆,今天的我们理应用更严谨的态度、更虔诚的情怀对待这段历史。微短剧作为新兴传播载体,更应承担起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的社会责任。当抗战题材创作回归真实、回归人性、回归艺术规律,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文艺作品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的重要作用,让民族记忆在新时代焕发出璀璨光彩。因为我们深知,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不让它沦为商业消费的牺牲品,就是要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综合:红网)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7-24 16:13

抗战题材作品应尊重历史,弘扬正气。整治低俗抗战剧是维护民族记忆的必要之举,我们要用真实感人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伟大抗战精神永放光芒。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7-24 16:26

抗战剧变神剧,历史岂能儿戏?总局出手整治,早该如此!

川湘小碗菜 发表于 2025-7-24 16:32

抗战剧变神剧是对历史的亵渎 娱乐至死也该有底线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7-24 16:37

抗战剧变神剧,历史被娱乐化,这是对先烈的不敬。创作要有底线,流量不能凌驾于真实之上。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7-24 16:41

严肃历史题材创作需严格遵循史实,不得戏说歪曲。抗战题材作品必须真实反映历史,弘扬民族精神,严禁低俗化、娱乐化处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战历史不容戏说 微短剧创作当怀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