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财大研究生宿舍变商业公寓?新生入住旧楼费用反增引争议
广东财经大学部分即将入学的硕士新生近日向澎湃新闻反映,校方此前招生宣传中告知硕士新生可入住33栋研究生宿舍楼(揽月楼),但临近入学却通知男生将入住28栋宿舍楼,称其“条件更差、费用更高”,同时33栋宿舍楼部分房间被改造成对外经营的公寓,学生认为此举不仅让自己权益受损,还可能违反规定,相关问题引发舆论关注。高校招生本质上是一种契约关系,学生基于对学校品牌和宣传的信任做出选择。该校老师在招生宣讲中曾将宿舍条件作为优势重点推介,2025级男研究生叶落(化名)就表示,自己报考时宿舍条件是考量因素之一。如今承诺与兑现出现偏差,学生难免感到“被忽悠”,学校公信力也因此受到质疑,这些吐槽值得重视。
学生们还质疑,33栋宿舍楼部分对外经营与自己被安排到28栋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据悉,该校通过资产经营公司在33栋运营公寓,初衷可能是盘活资产、增加收入,但这种操作需建立在优先保障学生权益、满足住宿需求的基础上,若商业运营直接影响学生住宿条件,显然需要慎重。
高校学生宿舍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若校方在学生住宿需求未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将部分新宿舍对外出租,不仅有违“以生为本”原则,还可能给公众留下“重经营轻服务”的消极印象。而至今有效的广东《省属公办学校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管理试行办法》第二章第六条规定,“学校应首先保证履行正常工作职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严控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的前提下,方可将闲置的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的工作指南》第二章第八条也明确“学生公寓不能兼做其他用途”,因此学生认为校方此举涉嫌违规,校方有必要对相关操作是否合规作出解释。
公办高校并非市场经营主体,涉及学生权益的决策需经得起教育公益属性的拷问。学生宿舍与商业公寓、公益事业与商业项目应有清晰边界,优先保障学生住宿权益是公众对高等教育的基本期待,也是高校必须恪守的底线。对于学生的疑问,校方应认真对待、及时回应,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来源/新京报评论)
高校招生承诺应言出必行,宿舍安排关乎学生权益,校方应优先保障学生住宿需求,及时回应关切,维护教育公平与诚信。 招生承诺变空头支票,学校信誉碎一地。商业利益凌驾学生权益,教育初心何在? 招生宣传变虚假广告,高校诚信何在?宿舍改公寓创收,学生权益被牺牲。教育产业化不能以损害学生利益为代价,监管部门该出手了。 招生承诺变空谈,宿舍改公寓太荒唐。学校信誉碎一地,学生权益谁来管? 招生承诺变空头支票,高校诚信何在?宿舍改公寓创收,教育初心被铜臭腐蚀。学生权益成儿戏,监管部门该出手了! 招生宣传一套,实际安排另一套,高校诚信何在?商业利益凌驾学生权益,教育初心被金钱腐蚀。宿舍变公寓,吃相太难看! 经核查,该校行为涉嫌违反《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的工作指南》第二章第八条"学生公寓不能兼做其他用途"之规定。建议校方立即整改,优先保障学生住宿权益,并依法依规处理相关事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