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奶嘴爆火背后:200亿解压经济暗藏健康危机,年轻人为何沉迷“装嫩”?
现在,硅胶奶嘴不再是婴儿的专属用品,电商平台上那些标榜“解压助眠”的成人安抚奶嘴正成为新的消费潮流,月销量破千的单品比比皆是。成人使用奶嘴,这听起来颇为新鲜,但从一些使用者的现身说法来看,效果似乎十分明显。“工作压力大时含着它,好像回到婴儿时期的安全感里”,类似这样的言论,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成人奶嘴的帖文中并不少见。
根据《2025解压玩具品类洞察报告》,2024年全球解压玩具市场规模已达55.2亿美元,中国市场更是突破200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15%。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绞尽脑汁地寻找解压方式,可能是尖叫鸡、捏捏乐之类的玩具,当然也可能是成人奶嘴。而且从整体趋势来看,这种向儿童时代的回溯,已成为成年人中的一种潮流。比如现在的年轻人很爱买玩具,像Labubu、玲娜贝儿之类的潮玩单品,火爆到直接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这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向童年回溯,确实是人们寻找释放压力、寻求安全感的一种自我疗愈方式。就像那句著名的心理学名言:“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司马迁也曾说过:“人穷则反本……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愿意从童年汲取力量,回到那种幼稚、原初的状态,其实是一种共通的心理范式,也带有某种抵御当下现实压力的力量。
不过,成人安抚奶嘴存在健康风险。有医学专家指出,其设计并不合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导致张口受限、咀嚼疼痛等症状。而且材质也可能暗藏风险,15元以下的产品多使用工业硅胶,这类廉价替代品有可能释放塑化剂。
这是从健康层面对成人安抚奶嘴的提醒,但也像一个隐喻:这种明显违背生理年龄的解决方案,终究存在某种“不兼容”。就像有网友指出的,这是一种“成人低幼化倾向”,在社交平台上,关于这类产品的批评也随处可见。
这其实也是一种情绪的反弹,同时揭穿了这种回溯童年的某种空洞:无论如何,虚假制造的、无忧无虑的幼化语境,恐怕很难成为成人世界解决压力的最优解。
面对焦虑情绪,更合理的方式其实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凝聚起面对现实、解决问题的勇气。当然,相比于“买一个玩具含着”,这些做法并不容易,多少会让人产生畏难情绪。但也正因为困难,或许才更能体现这种正向方案的价值——人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真正的自我超越,获得更加脱胎换骨的心理重建。
买一个玩具偶尔尝试一下固然无伤大雅,追逐流行时尚也终究是一件能让人愉悦、解压的事。不过年轻人也需要保持一份清醒:成年人恐怕无法永远含着奶嘴前行,缓解情绪也不能只寄托于硅胶泡沫。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独属于此时的“断奶时刻”,摆脱各种“外在有形之物”的束缚,勇敢地直面内心,向生活难题发起挑战,这恐怕才是更内核也更重要的成长方式。
(来源/红星评论)
成人安抚奶嘴反映当代年轻人解压需求,但健康隐患不容忽视。建议选择更科学的减压方式,在成长中学会直面压力,这才是真正的心理成熟。 成年人沉迷奶嘴是心理退化的表现,解压方式千千万,何必选择最幼稚的一种。 成年人用奶嘴解压,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幼稚行为,压力不会因奶嘴消失,只会让人更加软弱。 成年人用奶嘴解压,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幼稚表现,压力大就该直面问题,而不是装婴儿。 成年人用奶嘴解压,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幼稚行为,压力不会因为含个奶嘴就消失。 提示:报道中提及成人奶嘴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及材质安全隐患,需注意相关产品可能违反《产品质量法》对产品安全性的强制性要求。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经营者应确保产品合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