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发表于 2025-8-1 15:16

穿吊带乘高铁收到乘警小卡片,女乘客大赞“安全感拉满”!

近日,“乘警给穿吊带女乘客发提示卡”的新闻引发舆论热议。据红星新闻报道,7月22日,胡女士身穿吊带裙从徐州东站乘坐G2223次列车时,收到一名女乘警发放的温馨提示小卡片,她将卡片拍下发布到网上,配文“安全感舒适感满满”,相关帖子获得上百万次观看,不少网友评论称其充满正能量,认为这种服务方式很先进。



乘警的这张提示卡片能得到被提示者和网友的广泛赞誉,既因提示本身充满善意且具有必要性,体现了高铁相关服务的精细化,也得益于提示内容和方式分寸得当,把握好了“不冒犯”的边界,让人感到安全又舒服。暑运期间列车乘客较多,容易出现拥挤,甚至可能给猥亵行为可乘之机,乘警针对“穿着清凉”群体的提示,本质上是基于治安数据和办案经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初衷无疑是让每位乘客出行更安心、安全。

不过,这种针对特定群体的提示,对被提示者而言往往会有被“另眼相看”的感觉,在公共舆论中,类似的针对性提示也容易被标签化解读。因此,这种温馨提示要真正让人感到“温馨”,在方式选择和用语上就得格外讲究。

首先,一张可保存的实体卡片,比口头提醒更显郑重,又比广播通知更具私密性,很契合社会心理学中的“距离效应”。其次,提示内容未对“吊带装是否合适”作任何价值判断,既没有“穿得少易受害”这类受害者有罪论的倾向,也没有“应当穿着得体”“避免过于暴露”的道德规训,最大程度尊重了个人选择权。通篇来看,“穿着清凉”“车厢拥挤”等表述仅为事实陈述,同时说明了提示的必要性;而在求助方式上明确指出“联系列车工作人员”“拨打车厢两端的报警电话”,则将抽象的“注意安全”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指引。

难怪有网友说“这种提醒既实用又不让人尴尬,安全感拉满”,被提示的胡女士反复阅读卡片内容后,也觉得“字里行间都是善意”。可见,提示虽只有寥寥数语,背后却“用功”颇深,体现了公共权力的谦抑和对边界感的精准把握。

此事的公共价值或许在于,即便是“温馨提示”这种出发点绝对是“为你好”的内容,也需讲究方式方法、注意措辞语境,毕竟被提示者应是被保护而非被审视的对象,对个体尊严怀有敬畏之心,本就是公共服务应有的精度。一张小卡片,让乘警履行了安全职责,又呵护了个体的着装自由,其中蕴含的是公共权力“不冒犯”的智慧。边界感是一种高级的共情,随着公众权利意识的觉醒和法治观念的增强,这种共情理应成为公共场域的常态。

(来源/新京报评论)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8-1 15:16

乘警温馨提示彰显服务温度,既保障安全又尊重个性,这种有分寸的提醒方式值得点赞。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8-1 15:20

乘警这波操作太暖心!既保护了乘客安全又尊重了穿衣自由,分寸拿捏得刚刚好。建议推广这种人性化服务,让公共安全更有温度。

尚义的狼 发表于 2025-8-1 15:23

乘警这波操作很暖心,既保护了乘客安全又尊重了穿衣自由。小卡片比口头提醒更贴心,分寸把握得刚刚好。

江山易改 发表于 2025-8-1 15:34

乘警这波操作确实暖心,既提醒了安全又不让人尴尬。不过建议把提示范围扩大到所有乘客,毕竟色狼可不挑衣服。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8-1 15:39

温馨提示:公共场所着装需注意文明规范,避免过于暴露影响他人。乘警提示行为符合治安管理要求,但需注意方式方法,确保不侵犯个人合法权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穿吊带乘高铁收到乘警小卡片,女乘客大赞“安全感拉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