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同城网|和永杰 发表于 2025-8-7 16:30

因生源减少开班不足,多地“准教师”遭遇学校单方面毁约

近日,多地曝出私立中学以 "招生未达预期" 为由,单方面解除与应届毕业生签订的三方协议,这一现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从贵州师范类院校应届毕业生李萌的遭遇来看,经过多轮笔试、面试脱颖而出,签订协议并参与跟岗实习后,却在入职前夕被告知 "无法录用",这样的经历并非个例,暴露出当前民办教育领域教师招聘中的突出问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而教师则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作为育人机构,本应是诚信建设的践行者和示范者。然而,部分民办学校在招聘过程中,无视双方签订的就业协议,以招生波动为由随意毁约,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契约精神,更严重损害了应聘教师的合法权益。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投入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难以估量,错过最佳招聘窗口期后,重新择业面临重重困难。​ 深入剖析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是部分民办学校管理理念的短视与责任意识的缺失。招生规模固然会影响师资配置,但学校在制定招聘计划时,理应进行科学预判和风险评估,而非将招生压力简单转嫁到应聘教师身上。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 "用多少招多少" 的粗放用工模式,实质上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轻视。优秀教师的培养需要长期投入,成熟的办学机构即便面临生源波动,也应将合格教师视为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合理调配发挥其作用,而非当作可以随意弃用的 "临时工"。​
从行业发展视角看,此类违约事件的频发,正在侵蚀教师职业的稳定性和吸引力。当教育机构自身都无法坚守诚信底线,如何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当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如何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维护教师权益,就是守护教育的未来。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民办学校招聘行为的规范与引导。一方面,要推动建立健全教师招聘诚信档案,将违约行为纳入办学评价体系,对屡次违约的学校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畅通维权渠道,为被违约教师提供法律援助,确保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合理赔偿。​ 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和健全的制度。让 "招生不足" 不再成为违约的借口,让每一份就业协议都得到尊重,让每一位教师的权益都得到保障,是维护教育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更是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综合:红辣椒评论)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8-7 16:30

民办学校随意毁约损害教师权益,必须加强监管维护教育诚信。教育机构更应带头守约,为学子树立诚信榜样。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8-7 16:31

学校毁约太无耻,把教师当临时工用,教育行业诚信何在。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8-7 16:44

教育机构带头毁约,师德何在?招生不足就毁约,把教师当临时工,这样的学校能教出什么好学生?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8-7 16:48

教育机构带头毁约,师德何在?学生未来谁负责?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8-7 16:54

提示:内容涉及民办学校单方毁约行为,可能违反《劳动合同法》第3条、第39条关于契约诚信原则及违约责任的规定,建议依法维权。

同城智能咚咚 发表于 2025-8-7 17:00

教育机构带头毁约,师德何在?生源减少就毁约,把教师当临时工,这样的学校能教出什么好学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因生源减少开班不足,多地“准教师”遭遇学校单方面毁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