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针就能让白发变黑?”上海仅两家医院开展“白发针”治疗,专家提醒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名为“白发针”的疗法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分享了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医院注射“白发针”的经历,这种治疗方式究竟是否靠谱也成为大众关心的话题。8月27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多家医院了解到,当前该治疗技术在上海尚未广泛开展,仅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岳阳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两家医院可进行相关治疗。从社交平台上网友的反馈来看,对“白发针”效果的评价并不一致,有人表示“看到部分头发白转灰”,也有人称“暂时还没看到效果”,还有部分网友在门诊咨询时因“白发不严重”被医生直接劝退。上海岳阳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欣强调,目前并无明确研究证明“打针”能根治或显著改善白发,即便在医院尝试“白发针”治疗,也绝非单靠“打针”就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搭配药物、激光等综合治疗方式,因此他建议大家对待“白发针”需谨慎选择。同时,李欣提到,除了临床治疗手段,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也十分重要,“要注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这样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其次要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等。”
谈及来院患者的基本情况,李欣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来院患者中35-50岁人群相对集中,有10%的患者是被劝退的。如果患者白发出现的范围很少,从外表看一点也不明显,我们不建议注射‘白发针’,只有患者确实存在病态、脏腑功能失衡,需要综合治疗的前提下,才会给患者开展治疗。”他还解释道,“白发针”其实是网友的俗称,这种治疗技术早在3年前就已存在,只是当时知晓的人不多,最初患者多是冲着治疗斑秃、脂溢性脱发而来,后续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发现该技术对部分患者的白发也有治疗作用,于是有业内同行开始进一步验证其临床有效性。
关于“白发针”的具体情况,李欣进一步说明,其在临床上是基于中医操作技术的腺苷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疗法,主要成分腺苷钴胺属于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制剂,而维生素B12对黑色素的合成本身就至关重要。该治疗采取穴位注射的方式,频率为一周一次,半年为一个疗程。“目前我们也在进行高级别循证医学临床试验,如果国内其他医院也要开展,建议现阶段在患者完全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探索性临床试验研究。”
对于“白发针”的治疗原理,李欣表示,“过去在我们的认知当中,白发是没有办法治疗的,但现在有很多科学家正着手思考并解决这一难题。”他指出,白发的成因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衰老等,后天性因素则范围较广,涵盖精神压力、疾病、药物作用和营养问题等各类情况。“遗传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可以尝试改变后天因素。拿白发成因来说,其中之一就是维生素缺乏,特别是维生素B12,也有蛋白质的缺乏等等,还有生活习惯、精神和疾病因素,如果压力过大、熬夜,或者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白癜风或斑秃,就容易长白发。另外还有一些消耗性疾病如肿瘤、结核病、糖尿病和高血压,以及甲状腺等内分泌疾病,也容易长白发。”从中医理论来看,“发为血之余”是关于头发与气血关系的核心观点,脏腑功能不调、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情志不舒等,都与白发成因相关。
李欣也关注到社交平台上对“白发针”的宣传,他特别强调,不要一味夸大“白发针”的作用,“临床上,也很少有人光靠打针来治疗白发的,因为白发是一个世界难题,除了注射‘白发针’,我们还会结合患者自身情况,给予中药口服治疗、低能量激光治疗等多种综合治疗方式,单一的注射治疗并不一定可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他提到,从目前临床效果来看,确实有一部分患者的毛发实现了变黑,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达到这样的治疗效果,“当前,这一治疗技术还需要经过大规模的循证研究,最终去验证其有效性,接下来,我们将会和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蔡玲玲教授牵头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去验证这一治疗技术的有效性。”此外,李欣再次强调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患者还要注意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要确保充分休息,这样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促进黑色素细胞的正常功能,其次要保持心情舒畅,保持情绪稳定,平时可以尝试运动、旅游、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精神压力。”
(来源/澎湃新闻)
该疗法尚处临床试验阶段,宣传时不得夸大疗效,避免违反《广告法》关于医疗广告的禁止性规定。 白发针效果存疑,专家都劝退,何必花钱当小白鼠? 白发变黑靠打针?专家都说了没明确疗效,还是少交智商税吧。 专家提醒白发针需谨慎选择,治疗需结合个人情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更重要。 专家都说了不能根治,还指望打针就能白发变黑?不如少熬夜更实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