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骗百人700万!“入职承诺”成陷阱
“中X和中X,有内推指标,需要请联系。”看到微信里学校辅导员左某某发来的消息,王凯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彼时他正苦于找不到好工作,这句消息像“瞌睡时送来的枕头”,他立刻追问:“左导,有啥要求?”一番交流后,两人谈妥:湖南省内任选地点,某国企稽查岗,带编制、签正式合同,需支付二十四万元好处费,对方承诺保证入职。王凯没犹豫,只觉得“必须抓住这此生仅有的机会”。直到2025年8月27日,左某某被警方带走的消息爆出,像王凯这样的受害者才猛然醒悟——当初那些“好工作”的承诺,终究只是一场骗局。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事发前,左某某是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辅导员,已在岗二十余年。从2022年前后开始,她便与丈夫朱某联手,以“安排工作”“学历提升”“投资理财”为借口,从往届及在校学生、学生家属等上百人手中骗走700余万元。9月19日,湖南娄底市公安局氐星分局涟滨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左某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左某某被抓的消息传出时,不止受害者,连她的好友、同事和亲戚都难以置信:“怎么可能?她是有编制的大学老师啊。”第一批得知消息的受害人是唐松杰和汪飞。事发前几天,两人为了催问“退钱还是落实工作”,特意住在左某某家附近的酒店蹲守。2025年初,为了左某某承诺的“包入职”某国企稽查岗,唐松杰转了四十万元,汪飞转了五十余万元。可几个月过去,约定的入职时间一再推迟,两人只能上门“要说法”。
8月27日晚上,原本约好见面的左某某突然失联。两人从左某某家人那里得知:“左今天上午被叫去娄底,警察说已经进看守所了。”而就在数小时前,王凯还和左某某通过电话。当时他催着推进入职流程,左某某语气有气无力,却仍拍着胸脯保证:“你的事情明天我就来办,放心吧。”新京报记者从多方获悉,直到左某某彻底失联,她的亲人、朋友和同事都没完全摸清她诈骗的全貌——在大家印象里,左某某二十多年来始终维持着“老实”形象:“月收入一万多,长沙有房,父母是双职工,看着根本没什么烦心事。”
左某某被刑拘后,受害者们陆续到学校所在派出所报警,这起诈骗案才彻底引爆。此时大家才发现,自己并非个例:截至发稿,受害者群聊人数已达一百二十人,上报的被骗金额超过七百万元。
回溯骗局的开端,许多受害者都提到左某某的“辅导员光环”。2024年初,已经毕业九年的王凯收到左某某的微信,对方主动询问他的年龄、职称和证书资格,随后推荐:“常德、长沙、郴州、零陵的某国企,有几个稽查岗位。”上学时,左某某就是年级里的“知心大姐姐”——常去宿舍走访,关心学生的生活、实习和就业,还能和学生“玩到一起”。即便毕业多年,不少学生仍和她保持联系,亲昵地叫她“左左”。
那时37岁的王凯正遭遇“中年危机”,厌倦了三班倒的工作节奏,想找份清闲稳定的差事。起初他还想观察一阵,可左某某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紧跟着说:“年龄超过38岁就搞不了了。”两人当即约定第二天线下见面。寒假里,王凯来到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左某某的办公室。对方详细介绍岗位:“车间岗带编制二十二万,不带编制十四万;稽查岗带编制二十四万,先交十二万,签完正式合同一年内交清余款。”
王凯选了稽查岗,左某某又“加码”:“入职后年到手收入能有二十万,等于花一年收入买份‘养老保险’,很划算。”为了打消他的顾虑,左某某当场拨通一个电话,介绍说:“这是已经入职郴州某类似企业的同学,也是我安排进去的。”电话那头的中年男人很配合:“待遇挺好,到手二十多万。”两分钟的寒暄挂断后,王凯对左某某多了几分信任——他记得,上学时左某某就负责毕业生就业工作,简历上写着“拥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经验”,“她说有工作关系网,我们也没觉得奇怪。”
随后,左某某从办公电脑里调出一份“培训合同”,上面写着:左某某为王凯提供企业咨询和辅导,协助其通过考核并安排正式带编制工作(非劳务派遣),分配至指定企业稽查岗,收取服务费二十四万元。两人签字按手印后,王凯当场转了十二万元。走出学院大楼时,王凯长舒一口气:“一辈子没遇到几件好事,幸好抓住了这根橄榄枝。”
新京报记者获取的多份记录显示,从2020年开始,左某某就频繁在毕业班级群、朋友圈发消息:“符合一键报考资格的娃,要考有资源”“想拿研究生学历的,联系我”“想进国企系统的,跟我私聊”。即便有人产生怀疑,也会被她的“话术”说服。31岁的汪飞曾给左某某发过“某国企招聘诈骗”的新闻,左某某立刻摆出“大度”姿态:“这就是彼此信任的事,我担保没弄好也不会让你们有损失,有顾虑就不弄了。”紧接着又补了一句:“去年我把我弟弟弄进去了。”
在很多被骗者的记忆里,左某某始终是“踏实”“朴素”“热心肠”的形象:身材微胖,很少打扮,总扎着随意的头发,身上就两三件灰扑扑的衣服;不戴饰品,用着两三千元的旧手机,出行要么打车要么坐公交,“看着就是个普通老师”。作为辅导员,她还愿意主动帮学生解决毕业实习、学校安排等问题,“没架子,还很有办法,让人觉得靠谱”。一位转了近二十万元的受骗学生说,正因为这份多年积攒的好口碑,即便左某某多次爽约入职时间,甚至拖延近两年,他和家人也一直愿意等,“这是对老师、对学校的信任”。
为了稳住受害者,左某某还编造了一套套“入职模拟流程”。王凯提供的录音和聊天记录显示,2024年至今,左某某的话术换了几十种:“指标已经确定拿到了”“这边给你代报名了”“要体检,三甲医院,按公务员标准”“工作调函马上寄”“入职前带你见领导吃饭”“马上能正式上班了”……最让王凯心动的一次,左某某发来盖有湖南某国企合同专用章的聘用合同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介绍信”的照片——只是甲方法定代表人、落款、抬头和发文字号都打了码。他以为“这事定了”,可之后几个月,入职流程再也没了实质性进展。期间,左某某还频繁找借口,让包括王凯在内的受害者补交数万元费用。
直到事发,受害者们才惊觉一个更荒诞的事实:左某某口中的“能人”、“已入职国企的同学”、“对接国企的领导”,甚至“国企领导身边的朱总”,其实都是她丈夫朱某假扮的。有受害者提供的“培训合同”显示,文件上盖了朱某所在公司及其本人的公章。该校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也透露,根据调查,左某某与朱某存在“联手实施诈骗”的行为。
朱某的前员工告诉记者,2022年前后,朱某成立了一家“咨询公司”,做学历提升培训、安排工作等业务,“他办成过几件事,但也有办不成的”。这位前员工还说,自己曾信了朱某的话,交了数万元想提升学历,“结果事没办成,钱也没退”。多位接近朱某的人表示,朱某也毕业于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学时平平无奇,看不出有背景或人脉,毕业后进了一家工厂做机械操作,后来和辅导员左某某结婚,之后才开始创业。更耐人寻味的是,8月28日——左某某失联的第二天,朱某名下一家公司就从“劳务有限公司”更名为“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也变更为他人。首个报案的受害人称,从派出所获悉,朱某也已被警方传唤,但记者未能向派出所核实这一消息,多次联系朱某本人也无回应。
骗局曝光后,受害者们还提出了质疑:左某某曾在今年4月发过一段视频,内容是一份盖有“湖南省某国企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用章”“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招生处”三枚公章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如果不是利用辅导员身份,她怎么能拿到盖了学院和招生处章的文件?”对此,该校学生工作处袁姓负责人解释:“‘湖南省某国企毕业生就业工作专用章’100%是假章;学院和招生处的章确实存在,但还不能确定是真章还是假章——可能是左某某利用身份钻了盖章流程的漏洞,也可能是私刻伪造的。”
公开资料显示,左某某曾入选学校“双百卓越人才计划”教师培养对象,考核结果为“合格”。该校官网的多篇稿件还提到,学校会充分发挥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尤其是毕业班辅导员)的作用,为学生提供精准帮扶。而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1975年创建的公办高职院校,还是“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湖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
9月19日,袁姓负责人告诉记者,学校此前完全不知道左某某在校内从事“买卖工作”“学历提升”等活动,也不清楚她使用或伪造公章的行为。目前学校已对左某某做停职处理,后续会根据警方调查结果进一步采取措施。不过有知情人士透露,事发前的暑假,就有人向学校纪委举报过左某某诈骗,可事情后来不了了之。对此,袁姓负责人表示“未掌握相关情况”,会与纪委核实后回复,但截至发稿记者未收到回应。
袁姓负责人也坦言,对于辅导员的言行监管,校方存在“力不从心”的地方:“我们没办法、也没权限监测辅导员的个人账户或社会关系,更没法完全掌握他们在朋友圈、学生群里的发言。”他还提到,学生及家长从辅导员处交钱买工作的行为也有过错:“明知道这是违规违法的,还配合左某某,我们不希望、也很痛心看到学生这样做。”“接下来肯定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袁姓负责人说,因为左某某的事,学校已经开了好几次会,正在用多种手段清查辅导员工作中的违法违规问题,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来源/新京报)
该行为涉嫌诈骗罪、伪造印章罪,违反《刑法》相关规定,提醒公众警惕以安排工作为名的非法敛财行为。 利用职务之便骗取学生钱财,这种行为严重违背师德师风。学校应加强监管,杜绝类似事件发生,维护校园纯净环境。 辅导员利用信任诈骗太可恨 学校监管形同虚设必须追责
这种骗局能持续多年 受害者轻信编制诱惑也该反思
表面老实背地诈骗 为人师表竟成职业骗子 必须严惩
高校辅导员监管缺失 学校推卸责任令人心寒
花钱买编制本就不该 但骗子利用就业焦虑更可恶
二十年老辅导员作案 学校日常管理存在明显漏洞
诈骗金额高达七百万 暴露就业市场畸形现状
受害者轻信口头承诺 法律意识淡薄值得警醒
学校事后推脱监管难 事前预防机制完全失效
利用学生信任行骗 师德败坏必须终身禁业 辅导员利用信任诈骗太可恨 学校监管形同虚设必须追责
这种骗局能持续三年 受害者轻信编制诱惑也有责任
表面老实背地骗钱 夫妻联手作案暴露招聘黑幕
高校辅导员成诈骗犯 信任崩塌警示就业焦虑陷阱
伪造公章畅通无阻 学校事后推诿态度令人心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