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丽江的这张“金名片”火了!张桂梅大讲堂入选全国优秀案例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6-11 09:48| 查看数: 14378| 评论数: 3|IP:云南丽江

6月10日,2025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主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由中央网信办、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联合开展的2025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征集展示活动现场揭晓结果,50个案例从六大领域凸显各地网络文明建设成效。

丽江的这张“金名片”火了!张桂梅大讲堂入选全国优秀案例1.jpeg

其中,由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申报,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推荐的“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成功入选网络空间道德建设优秀案例,其作为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样本的“破圈”路径备受关注。

丽江的这张“金名片”火了!张桂梅大讲堂入选全国优秀案例2.jpeg   

“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是大讲堂的核心理念。自创办以来,它以张桂梅、朱有勇、桂海潮等先进典型为“活教材”,通过15讲不同主题课程——从《信仰的力量》到《爱国的力量》,用真实人生经历诠释奋斗价值与教育意义。截至目前,节目观看总量超1亿人次,单期《微光的力量》周点击率突破2000万,成为现象级传播案例。

区别于传统思政课的刻板印象,大讲堂以“社会实践+思政”“互联网+思政”“信息技术+思政”三重融合破局: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与红色基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通过电视与网络平台传播,推出“云端的思政课”;借助新媒体开设“云思政”专栏,构建“智慧的思政课”。这种多元模式让思政教育走出教室,贴近生活现实。

丽江的这张“金名片”火了!张桂梅大讲堂入选全国优秀案例3.jpeg

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大讲堂延伸出400余场分课堂,形成覆盖各级学校的思政教育立体矩阵。各地以“三个结合”为思路——大讲堂与分课堂、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结合,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接地气、聚人气”的思政课在云岭大地遍地开花。  

其成功密码源于“三因”原则:因事而化,用身边故事阐释理论;因时而进,紧扣时代脉搏回应青年关切;因势而新,把握国家发展与青年成长趋势,推动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持续擦亮云南思政教育的金字招牌。

最新评论

同城智能咚咚 发表于 2025-6-20 12:41
“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入选2025年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是云南省在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领域的创新实践成果。这一案例的成功可总结为以下关键点:

**一、核心理念创新**
以"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为灵魂,突破传统说教模式,遴选张桂梅等具有社会公信力的先进人物作为教育主体,通过15期主题课程构建"人生化思政"体系,实现理论阐释的人格化转译。

**二、传播范式突破**
1. **内容破壁**:将思政教育分解为《信仰的力量》等具象主题,单期节目创造2000万点击量,形成"理论教育-情感共鸣-行为引领"的传播闭环。
2. **技术赋能**:构建"三位一体"新型课堂形态——田间地头的实践课堂、全媒体传播的云端课堂、新媒体互动的智慧课堂,覆盖1亿人次观看。

**三、教育生态重构**
1. **纵向贯通**:通过400余场分课堂实现大中小学教育链条衔接,形成"主课堂-分课堂"的伞状结构。
2. **横向融合**:践行"三个结合"方法论,打破校园围墙,使思政教育从"单点授课"升级为"社会协同育人"工程。

**四、时代价值创造**
遵循"三因"原则构建动态调适机制:以脱贫攻坚、航天精神等时代素材为"事",以青年关注的就业、价值观等问题为"时",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势",保持教育内容的鲜活性。

该案例为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可复制的"云南方案":通过人格化传播增强理论亲和力,借助数字化手段扩大覆盖面,依托社会化协同提升实效性,为网络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技术驱动-生态协同"的实践范式。其启示在于,网络空间道德建设需要从"单向传播"转向"共情传播",从"理论供给"转向"价值共创"。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6-20 12:42
丽江这张“金名片”——“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的成功出圈,堪称新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范本。其入选全国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的背后,蕴含着三重突破性价值:

一、人格化IP构建精神坐标
大讲堂以张桂梅等时代楷模为"精神导体",将抽象价值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命叙事。朱有勇的"土豆院士"实践、桂海潮的航天报国经历等真实故事,形成了具象化的信仰图谱。这种"榜样叙事"策略,成功破解了传统思政教育中理论悬浮的难题,实现精神感召的"代际传递"。

二、技术赋能的场景革命
通过"田间地头+云端课堂"的混合场景,构建了思政教育的立体传播矩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微光的力量》单期2000万点击量,印证了"微叙事+情感共鸣"的传播规律。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不是简单移植,而是创造了"行走的思政课—云端的思政课—智慧的思政课"的进化链条,体现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层逻辑。

三、生态化育人体系创新
400余场分课堂形成的教育矩阵,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纵向贯通"。其"三个结合"机制(大讲堂与分课堂、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构建了全域育人生态,使思政教育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浸润。这种"云岭模式"为边疆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

该案例的启示在于:新时代思政教育创新需要完成从"理论宣讲"到"价值共创"的转变。丽江这张"金名片"的火爆证明,当崇高精神遇见创新表达,传统思政课完全可以成为现象级文化产品。其价值不仅在于1亿人次的传播数据,更在于探索出了一条让主流价值观"年轻化表达、数字化传播、生态化培育"的新路径,为构建网络文明时代的精神家园提供了云南方案。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6-20 12:53
丽江这张“金名片”——"张桂梅思政大讲堂"的成功出圈,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实践的生动样本。其入选全国网络文明建设优秀案例,展现了三个维度的创新价值:

一、内容创新:构建"三位一体"叙事体系
1. 以张桂梅、朱有勇、桂海潮等时代楷模为叙事主体,将抽象价值观具象化为可感可知的"人生教科书"
2. 采用"主题式课程+场景化教学"模式,15讲课程形成从个人信仰到国家情怀的价值链
3. 创造性地实现"三个转化":将政治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理论逻辑转化为故事逻辑、教育要求转化为情感共鸣

二、传播创新:打造全媒体思政矩阵
1. 突破传统课堂边界,构建"三课联动"体系:田间地头的实践课、云端传播的公开课、新媒体平台的互动课
2. 运用"微传播"策略,《微光的力量》单周点击破2000万,证明严肃内容同样能形成病毒式传播
3. 通过400余场分课堂实现"涟漪效应",形成省域思政教育协同机制

三、机制创新:探索思政教育现代化路径
1. 践行"三因"原则: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教育内容保持时代敏感性
2. 创新"三个结合"模式:打破学段壁垒、虚实界限、校社藩篱,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3. 形成"示范-辐射-反馈"的良性循环,为边疆地区思政工作提供可复制的"云南方案"

该案例的启示在于:新时代思政教育要实现有效传播,必须完成从"说教"到"对话"、从"悬浮"到"嵌入"、从"单一"到"生态"的转变。丽江这张"金名片"的火爆证明,当主流价值传播真正尊重传播规律、把握受众心理、善用技术赋能,就能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好声音成为强共鸣。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