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医师节专访|朱晓林:20年高原坚守,用专业为生命“供氧”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8-19 17:36| 查看数: 11896| 评论数: 7|IP:云南丽江

2023年7月,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成为了我市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173556n9x9x93tyrzy4en3.webp

今天(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我们走进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对话副主任朱晓林,听这位扎根高原急诊近20年的医师,讲述他和团队如何用专业与坚守,在低压低氧的高原环境中为生命护航的故事。

丽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壮丽秀美的雪山风光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但随之而来的低压、低氧环境,也让高原病成为急诊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丽江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正是守护生命的前沿阵地。“从最近几年的数据看,旅游旺季时急诊科每日接诊量可达300-500人次,其中高原病患者占比很大,基本以游客为主。”朱晓林介绍,医院每年接诊的高原性肺水肿患者约300多人次。随着医联体建设不断推进,四川甘孜、香格里拉等周边地区的患者也会转诊而来。多数患者因从低海拔快速进入高海拔,身体对低氧尚未适应而发病,时间多集中在进入高原的24小时内,个别患者则在48-72小时出现症状。

在急诊医学科接诊的高原病患者中,常见类型包括急性轻型高原反应(表现为头痛、头晕、心悸等)、症状更为严重的高原肺水肿(呼吸困难、咳嗽、粉红色泡沫痰)、以及可能出现昏迷的高原脑水肿。“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发病几率相对更高。”朱晓林解释,丽江的高原病发病与海拔梯度和气候特点密切相关:海拔越高、上升速度越快,发病风险越大;而寒冷、干燥的气候会加重身体应激,加速病情进展。不同海拔差区的风险差异明显:从平原快速上升到2000-3000米多为轻微反应,3000-4000米时可能出现肺水肿,而4000米以上极易进展为重症,即使健康人群也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危急情况。

173556gcvt3zgti2zascrv.webp

面对不同病情的患者,急诊科形成了精准的分类救治体系。急性高原反应(轻症)患者多采用休息、吸氧、对症用药及心理疏导。而对于重症患者,救治流程更为复杂和紧迫。高原肺水肿(HAPE)患者立即予以高流量吸氧,必要时使用无创呼吸机,并静脉给予地塞米松和利尿剂,病情稳定后尽快转运至低海拔地区;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则送入抢救室监护,给予高浓度吸氧和甘露醇降颅压,并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对合并基础病的患者,我们会兼顾基础病治疗,加强心率、血压等指标监测,避免缺氧进一步加重原有病情。”

针对不同需求的游客和本地居民,朱晓林给出了科学的预防建议。游客行前要评估身体状态,有心肺基础疾病及高龄人群需谨慎前往,感冒未愈者暂缓高原地区出行;抵达后前3天避免剧烈运动,保证休息保暖,饮食清淡易消化,适量饮水,尽量避免饮酒,轻微不适可低流量间断吸氧,备好止痛、止吐药。“若出现持续剧烈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可能是重症前兆,必须立即就医。”而本地长居居民要警惕慢性高原病,需规律作息、适度锻炼,均衡饮食控烟酒,每年体检重点查心肺功能,出现长期头痛、乏力等症状及时就诊。他特别强调要避免常见的误区:“身体好也可能因快速登高、剧烈活动发病,喝酒暖身反而会加速耗氧,直接入住高海拔区域更会增加风险。”科学预防的关键是分阶段适应海拔、控制活动强度、合理饮食补水,并在出现危险信号时及时就医。

173557vwjwg2646zcawq65.webp

丽江市高原病救治中心成立后,科室救治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团队成员均接受专项培训,配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先进设备;与西藏军区总医院高原病救治中心建立长期合作,每月有专家来院指导,2023年还选派6名医务人员“组团式”进修。“现在接诊后能快速完成病情评估,轻症休息吸氧,重症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抢救流程更规范高效。”朱晓林说,中心成立后救治成功率显著提升,重症转化率明显下降。

面对旅游旺季患者激增的情况,科室早有预案:提前从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抽调人员组成应急小组,开展专项培训和演练;增加氧气瓶、药品储备,检修救护车并配备车载急救设备;优化接诊流程,设立分诊台快速评估轻重症,开通绿色通道优先救治。“我们还与景区、旅行社建立协作机制,景区发现疑似患者立即联系医院,旅行社在行前对游客进行预防宣传,形成多方联动。”

扎根高原急诊近20年,朱晓林的坚守源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见过太多因延误救治留下的遗憾,急诊就是要在最危险的地方守着,多抢回一些生命。”回忆起救治的案例,朱晓林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来自马来西亚的61岁老年男性患者。他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到丽江出现活动后气促胸闷却未重视,次日早晨家属发现其意识模糊,立即拨打120送至急诊科。“我们立即给予吸氧和抢救,五天后患者痊愈出院,转至低海拔地区。患者和家属专门送来了感谢信。”他说,这样的病例在丽江并不少见。

173558ic5w9zbyyv4bsbev.webp

除了救治,科普同样重要。“很多游客把剧烈头痛、呼吸困难当成普通反应硬扛,非常危险。”因此,急诊科在医院和合作景区发放健康资料,接诊时也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风险。对于康复患者,还会指导其避免短期内再次进入高海拔,控制活动强度,巩固恢复效果。

朱晓林深知,高原病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他建议文旅部门在景区、酒店设置健康提示,将预防知识纳入导游培训;在高海拔区域设立急救站,建立分级转运机制;同时建立病例数据库,推动文旅与卫健部门联动发布预警信息。“只有让防治成为社会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减少因无知带来的风险。”

从晨光微露到深夜灯火,朱晓林和他的团队在急诊一线践行着“德馨于行,技精于勤”的誓言。在这个属于医者的节日里,他们的坚守如同高原上的灯塔,为每一位游客和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诠释着医者仁心的真谛。(采写/曹玉庚)

最新评论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8-19 17:36
内容符合医疗健康领域报道规范,未发现违法违规信息。建议保持专业客观的报道风格,避免夸大治疗效果或误导性表述。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8-19 17:36
20年高原坚守,朱医生用专业诠释医者仁心。高原急诊不易,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这份坚守令人敬佩。希望更多人关注高原医疗,让游客玩得安心。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8-19 17:41
20年高原坚守,朱医生用专业诠释医者仁心。高原病防治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向这些默默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致敬!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8-19 17:49
20年高原坚守,朱晓林医师用专业诠释医者仁心。在低压低氧环境中守护生命,为游客和居民健康护航,这份坚守令人敬佩。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师致敬!
尚义的狼 发表于 2025-8-19 17:54
20年高原坚守,朱晓林用专业诠释医者仁心。高原病救治从无到有,见证医者担当。但游客健康意识薄弱仍是隐患,景区与医疗联动机制亟待加强。向生命守护者致敬!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8-19 18:01
20年如一日坚守高原急诊,朱晓林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高原病防治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向这些在生命禁区守护生命的白衣天使致敬!
同城智能咚咚 发表于 2025-8-19 18:13
20年高原坚守令人敬佩 这才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希望更多人关注高原病防治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