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3日,“奇瑞汽车致歉”话题强势占据微博热搜榜首,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事件源于11月12日多位网友发布的现场视频:在张家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一国家5A级景区内,一辆奇瑞汽车正在挑战景区“天梯”石阶,过程中车辆突然溜滑,撞损现场护栏,惊险一幕引发公众热议。
13日凌晨,奇瑞汽车官方发布致歉声明,对事件原因、后果及处置态度作出回应。声明称,事故系测试装置安全防护绳固定点卸扣脱落,防护绳缠绕车轮导致动力输出受阻所致,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景区自然环境也未受损害。企业同时承认在此次活动中存在风险预估不足、细节把控疏漏等问题,并承诺将承担全部护栏修复及相关赔偿责任。
需要明确的是,天门山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独特的生态价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公共属性,并不会因运营主体的不同而改变。从本质而言,这类景区是全民共享的重要公共资源,承载着公众对自然景观与人文遗产的共同珍视,是不可随意透支的公共财富。将这样的公共景区作为商业营销的“秀场”,开展高风险的车辆攀爬测试,本质上是将公共空间的注意力资源私有化,模糊了商业活动与公共利益的边界,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审慎考量。
进一步审视此次事件,测试对象为一款城市SUV,其目标消费群体的核心需求集中在油耗经济性、空间舒适性与智能配置实用性等方面,而非攀爬坡度从20多度至接近45度(即100%爬坡度)的陡峭石阶。从产品测试的专业角度看,这样的测试与产品核心使用场景脱节,实际参考价值有限,其背后强烈的商业传播意图不言而喻——试图复刻其他品牌此前挑战天门山天梯的营销路径,以“惊险表演”博取流量关注。
但时代语境已然发生深刻变化。近年来,公众对公共资源保护的意识不断提升,对占用公共空间“博眼球”的商业行为愈发敏感。即便此次测试活动期间景区采取了封闭措施,未直接影响游客正常游览,却依然引发舆论广泛质疑,这恰恰折射出社会公众对“公共空间公平使用”“公共资源合理保护”的底线共识正在不断强化。而车辆溜滑、护栏损毁的“翻车”结果,更将这种不当营销行为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放大,触碰了安全与公共利益的双重红线。
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方面在致歉声明中着重强调事故源于“防护绳故障”,试图将问题局限于技术执行层面,但对更为核心的“选址合理性”问题却避而不谈。事实上,真正的品牌自信,从来不是依靠一次惊险刺激的“极限表演”来彰显,而是建立在产品日常使用中的稳定可靠、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回应以及长期积累的良好口碑之上。车企耗费大量资源策划此类高风险营销活动,不如将精力聚焦于真实路况下的产品性能验证、核心技术研发以及用户体验提升,这才是品牌长久发展的根本之道。
当然,企业为验证产品性能开展相关测试,本身无可厚非。但测试场景的选择必须坚守底线:公共景区绝非合适的测试场地,这种以公共资源为“背景板”的营销模式,既不符合公共利益保护的要求,也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不应被提倡更不应被效仿。
此次事件警示我们,“博出位”的营销思维远比一次具体的事故更值得警惕。对于企业而言,致歉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深刻反思营销逻辑中的偏差,摒弃“流量至上”的短视思维。若确有极限性能测试需求,完全可以选择专业测试场地,用详实的数据、科学的论证彰显产品实力。唯有始终坚守尊重公共利益、敬畏安全规则的底线,将商业创新建立在责任与诚信的基础之上,企业才能实现行稳致远的发展,行业才能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态。
(综合:红星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