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驼奶片”驼乳粉仅占2%!售价89元成本不到8元,消费者直呼“智商税”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6-17 10:11| 查看数: 14643| 评论数: 5|IP:云南丽江

近期,消费者赵丹在某平台“谷掌柜旗舰店”花费178元购买了3罐“谷掌柜骆驼奶片”,却发现驼乳粉在产品配料表中排在最后一位。客服告知,该驼奶片中驼乳粉的含量仅为2%,而配料表首位的“全脂乳粉”实际来源于牛乳。得知真相后,赵丹觉得自己“交了智商税”,随即进行退款维权。在该电商平台上,“谷掌柜旗舰店”过去3年累计售出1000万件商品,自称是“中国综合驼奶制品开创者,全国驼奶制品连续三年全网销量第一”。

“驼奶片”驼乳粉仅占2%!售价89元成本不到8元,消费者直呼“智商税”1.png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谷掌柜旗舰店”部分针对儿童群体的驼奶粉产品,打出“补脑”“助力高个子”等功能概念,还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若无效就退款或补发产品。在“谷掌柜生态食养”微信公众号中,充斥着“空腹血糖从11.2降到5.9,他们靠驼奶戒掉了‘控糖焦虑’”之类的文章,并推荐搭配驼奶食用的“2+3精准控糖疗法”。通过该微信公众号,新京报记者以“三高”患者家属的身份,添加了一位自称有10年执业经验的谷掌柜营养师。对方称驼奶粉有辅助疾病治疗的作用,建议高血压老患者长期饮用驼奶,以滋补因血压血管问题及长期吃药对身体造成的损伤。咨询结束后,该营养师向记者推荐了其营养助理的微信,称从那里购买谷掌柜产品价格更便宜。在推荐产品的过程中,营养助理同样会向客户发送驼奶有益降压、降糖的文字和图片内容,并称老用户反馈效果不错,“可以保证三个月内一定让您见到效果”。法律专家和营养专家指出,骆驼奶只是普通食物,不是药物,不具备疾病治疗及预防功效。普通食品不能进行功效宣称,谷掌柜的上述行为涉嫌误导、虚假宣传。

今年2月,赵丹在平台首页看到“谷掌柜骆驼奶片”,其“助力长高”“健脾胃”等卖点以及众多网红的推崇、较好的销量和评价吸引了她。因为孩子脾胃差、长得慢,平时也会吃零食奶片,她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收到货后,她看到配料表中驼奶粉排在最后一位,且没有标明添加比例,瞬间感觉被征收了“智商税”。新京报记者在“谷掌柜旗舰店”看到,这款“谷掌柜骆驼奶片”在产品页面宣称“新疆正宗驼奶片”“好营养一定是驼奶”,并打出“新疆奶源”“新疆真奶片”“驼奶嚼着吃易吸收”等关键词,同时配以“出色添加中亚原生双峰驼奶”的表述和骆驼照片。

结合客服提供的产品信息及买家展示的产品图片可知,该产品外包装和奶片上均印有骆驼图案,产品名称标示为“骆驼奶片”,产品类型为“压片糖果”,配料表首位是全脂乳粉,其次是含乳食品基料粉(葡萄糖浆、精炼椰子油、全脂乳粉、乳清粉)、食用葡萄糖,最后是驼乳粉。根据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排列,这意味着该“骆驼奶片”中添加量最多的是“全脂乳粉”,而非驼乳粉。该店客服承认配料表首位的“全脂乳粉”是牛乳粉,而非驼乳粉,驼乳粉添加量在10%左右。但赵丹提供的售后聊天记录显示,当时客服告知她该“骆驼奶片”中的驼乳粉含量仅有2%。按此计算,每罐(100克)“谷掌柜骆驼奶片”中的驼乳粉含量仅有2克。

尽管驼乳粉含量不足10%,但“谷掌柜骆驼奶片”售价却不低,优惠前售价为89元/罐(100g),约是同规格其他品牌牛奶片价格的2-6倍。即便购买时选择了“买二赠一”的优惠,折合平均每罐售价也超过59元。赵丹曾质疑客服,“仅因为它比普通奶片多了2%的驼奶粉,消费者就要以普通奶片8倍的价格购买吗?”客服回复称,“骆驼奶一般比较稀有,驼奶的营养价值高于牛羊奶5-6倍以上,产量也低于牛羊奶很多,咱们的也是双峰骆驼产的奶,产量更少更珍贵”。新京报记者将产品信息发给河南一家奶片加工企业相关负责人张先生,他称从产品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估算,该产品驼乳粉含量极低,更多是概念性添加。如果模仿其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添加2%的驼乳粉,加上包装,一罐100克这样的奶片出厂成本仅需6.8元;如果添加10%的驼乳粉,出厂成本大概在每罐8元。若以89元的零售价计算,一罐奶片售价约是代工成本的11倍-13倍。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法律系教授邓勇分析称,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规定,“食品标识内容不得以欺骗、误导、夸大等方式作虚假描述”,“食品名称应当反映食品真实属性、如实体现所用原料,以避免名称对消费者的欺骗误导”。该骆驼奶片配料表显示其主要成分为全脂乳粉且来源牛乳,驼乳粉含量仅有2%-10%,却直接冠以“驼奶”名称,并在电商宣传中使用“新疆正宗驼奶片”等文字突出“驼奶概念”,属于名称与配料不符的标识,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驼奶是产品主要成分,这种标识方式很可能违反上述法规对真实标识的要求,构成对食品主要成分的误导。

尽管驼乳粉含量不足10%,但“谷掌柜骆驼奶片”还是在其产品页面宣称“骆驼奶片蛋白高于牛奶蛋白的2倍”“钙含量约是牛奶的3倍多”,并称“驼初乳含有大量免疫球蛋白和生物活性物质”。该产品还利用对比营养成分含量的方式,暗示骆驼奶在蛋白质、钙含量、维生素D等方面优于羊奶和牛奶。在“解锁不一样的营养,温柔守护,快乐成长”宣传文案下方,“谷掌柜骆驼奶片”还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暗示食用其产品的几大消费场景,包括“挑食 营养不均衡”“爱吃糖 怕蛀牙”“厌食 消化不好”“营养不良 身材矮小”“吸收不好 体质瘦弱”等。在评论区,有不少买家留言是买给孩子吃,用来补充营养、帮助孩子长高等。“谷掌柜旗舰店”客服也称,该产品不是普通奶片,而是额外添加驼奶,“营养价值更高,而且更加好吸收消化。

“驼奶片”驼乳粉仅占2%!售价89元成本不到8元,消费者直呼“智商税”2.png

新疆沙漠驼奶和内蒙古草原牛奶的碰撞,天然绿色更健康”。然而营养成分表显示,“谷掌柜骆驼奶片”蛋白质含量仅为3.3g/100g,与市面上所售的普通液体纯牛奶相当。对比其他品牌产品可知,纯驼乳奶片配料表仅有驼乳粉,蛋白质含量通常在25g/100g或28g/100g左右,是“谷掌柜骆驼奶片”蛋白质含量的7倍左右。与同平台销量排名靠前的其他牛乳奶片相比,“其嘉含牛初乳奶贝贝”的蛋白质含量为8克/100克,“宝宝馋了高钙奶片(原味)”蛋白质含量为20g/100g,“盒马含牛初乳奶片”蛋白质含量为18.8g/100g,“爷爷的农场DHA奶片”蛋白质含量为20.2g/100g,均高于“谷掌柜骆驼奶片”。此外,不少牛奶片产品还添加了DHA、海藻糖、低聚半乳糖、牛初乳粉、维生素D等营养强化成分,并明确标示了产品中的钙、维生素D、牛初乳粉、牛奶粉等成分含量。相比之下,“谷掌柜骆驼奶片”中的全脂乳粉、驼乳粉添加量及钙、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含量“成谜”,同时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却不低,达到59.5g/100g。

食品科普作者、生物与食品工程专业博士云无心分析称,食品配料表中出现的一些成分虽不是蔗糖,但也是糖的一种,“谷掌柜骆驼奶片”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是葡萄糖,是一款高糖、高脂肪的产品,不适合儿童等人群食用。另据上述生产厂家负责人张先生判断,位于配料表第二位的含乳食品基料粉,与茶饮行业使用的植脂末成分类似,企业使用植脂末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减少奶粉的使用、降低成本。邓勇认为,该驼奶片宣称“好营养一定是驼奶”“驼奶嚼着吃易吸收”等,并暗示产品适用于多种情形,吸引家长为孩子购买,但奶片实际蛋白质含量较低,糖分却较高,可能存在宣传与产品真实营养价值不符的问题,涉嫌误导。《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强调:“没有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依据的,食品标识不得标称适合未成年人食用,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果商家利用产品命名和广告词夸大驼奶成分的比例和功效,使消费者误信其产品优于普通奶片,这种行为可被认定为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涉嫌不正当竞争。

天眼查显示,“谷掌柜”所属新疆谷掌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其在电商旗舰店自称“中国综合驼奶制品开创者,全国驼奶制品连续三年全网销量第一”。某平台数据显示,谷掌柜旗舰店为8年老店,位列该平台驼奶及驼奶粉品牌榜前三,3年售出1000万件宝贝,近30天内有6万件宝贝被加购。新疆谷掌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由董晨旭持股60%、胡鸿琰持股40%。该公司虽在新疆注册,但主要股东及核心人员均在河南有多家关联公司。中国商标网查询信息显示,“谷掌柜”相关商标多由郑州双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河南路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其中,河南路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正是胡鸿琰,该公司也是“谷掌柜生态食养”的微信账号主体。“谷掌柜旗舰店”商品列表显示,谷掌柜旗下产品以驼乳制品为主,涉及多个品类,且主要采取代工模式。其中,不少产品宣称或暗示驼奶粉比牛奶、羊奶营养价值高,部分针对儿童的驼乳产品还打出“补脑”“助力高个子”等功能概念。

“谷掌柜旗舰店”一款在售的“儿童成长驼乳粉”,在产品页面打出“青少年学生高钙CBP助力高个子”等关键词,并自称“100%真成长助力乳粉”,承诺“连续使用半年个子无明显变化,全额退款”。根据商品页面信息和店铺客服答复,该产品主要针对生长发育、身高落后等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产品中添加了“CBP成长因子、双A配方”等。对于食用其奶粉后“长高”效果的衡量标准,客服称“会感觉到孩子长得比较快”,但也承认没有对同年龄段儿童食用组和对照组进行身高对比试验。在另一款“DHA学生营养驼乳粉”销售页面,谷掌柜曾宣称其产品“专业专注儿童益智”,“专为3-18岁学生研发,解锁孩子学习潜能”,并根据产品中添加的成分提出“学习成长三部曲”,还在商品页面上承诺,孩子未达到预期效果,免运费补发原罐奶粉。对于该奶粉的“补脑”原理,客服称以DHA、PS磷脂酰丝氨酸为主,能够辅助大脑发育,增强记忆力。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这款奶粉累计销售已超万件,评论区有不少家长留言称孩子食用过后记忆力和成绩有所提升,但也有买家直言“效果也就那样”。依照我国相关规定,食品标签、说明书以及食品广告,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普通食品则不允许宣称保健功能。邓勇表示,普通食品不可以进行功能宣称,上述两款奶粉产品作为普通食品,宣称暗示提高儿童身高、智力发育和记忆力,甚至给出服用效果和期限承诺,属于典型的产品功效宣称,涉嫌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

除儿童外,中老年是谷掌柜瞄准的另一大群体。在“谷掌柜生态食养”微信公众号,驼奶粉被描绘成具备辅助降血糖、降三高的功效。2025年5月26日,该公众号发布一篇文章称,“近年来,源自沙漠的驼奶进入视野。临床研究初步显示,其天然成分或为血糖管理提供新思路。不少中老年糖友反馈:坚持合理饮用驼奶,或对身体状态改善有所助益”,并附有相关实验表述和数据。针对“为什么驼奶可以帮助糖友控糖”,文章列举了六大理由,同时分享了“来自5位糖友的真实改善案例”,中间穿插有谷掌柜产品图片及市场地位认证图片。文章开头的图片中还介绍了谷掌柜营养师教练团,并称这支团队擅长健康评估、糖尿病管理等。在该微信公众号5月30日发布的另一篇文章中,开篇图片同样介绍了谷掌柜食养研究院的营养师团队,称其擅长健康评估、糖尿病管理、三高调理等,并阐述了“为什么驼奶可以辅助调节三高”,中间同样穿插了谷掌柜产品照片。在该微信公众号首页的“食养有方”栏目中,还可以找到“真实案例”“控糖有方”“报名训练营”等链接,在“真实案例”链接,可以看到不少加入谷掌柜“抗糖营”后使用其“2+3精准控糖疗法”的“成功”案例,而据相关视频介绍,所谓的“2+3”控糖疗法,就是在合理膳食过程中搭配驼奶。

按照“谷掌柜生态食养”微信公众号提示,新京报记者以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家属咨询产品为名,添加了一位“陈老师”,其微信头像上印有多个头衔。在咨询患者情况后,“陈老师”称驼奶建议在餐前半小时喝,尽量与降压药间隔半个小时,至于服用多久,要看个人情况。当被问及只要是驼奶粉就能达到健康效果,还是只喝谷掌柜的产品才行时,“陈老师”称驼奶粉属于食疗品,有辅助疾病治疗的作用,只要是驼奶粉都可以,不过需要保证不要买到假驼奶,“因为现在市场上驼奶品牌太多,而且杂牌子或贴牌比较多,谷掌柜是有17年历史的老牌子,咱可以放心喝”。咨询完毕后,“陈老师”推荐其“营养助理”加记者微信,称后期从那里买产品更便宜。随后,一位自称叫“阿依古丽”的谷掌柜营养顾问加了记者微信,称控糖降压推荐喝“谷掌柜有机纯驼乳粉”,并介绍了产品价格,称“一箱刚好是一个小周期的量,只要按正确方法坚持喝+正确的饮食控制,我们是可以保证三个月内一定能让您见到效果”。随后,“阿依古丽”又发来两张图片,称驼奶是糖友最好的乳品,还称“驼奶对三高的帮助作用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是有历史记载和现代医学证实的”,“我们家常年在吃的老用户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对于商家宣称的驼奶降糖、降三高等“功效”,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阮光锋认为,骆驼奶的营养价值与其他动物奶相比并没有特殊之处,都是动物奶,整体差异不大,都可以作为不错的乳制品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分析称,驼奶的一些成分含量与牛奶有所不同,但这些差异尚不足以构成驼奶的显著优势。对于骆驼奶能降低血压、血糖等说法,阮光锋强调这些说法没有根据,骆驼奶不是药物,只是普通食物,不具备疾病治疗及预防功效。朱毅也表示,截至目前,尚未有基于高质量人体临床试验的权威文献或科学共识能够证实这一点。邓勇认为,如果商家在微信公众号以文章形式宣传或暗示作为普通食品的驼奶粉产品具有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销售人员等在向消费者推介产品时也有类似功能宣称或暗示,同样涉嫌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针对上述产品功效宣称问题,新京报记者拨打谷掌柜官方客服电话,对方表示系谷掌柜生产厂家,对相关问题不清楚,并拒绝提供谷掌柜负责人联系方式,天眼查显示的联系电话也被机主否认是新疆谷掌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话。

(来源/新京报)

最新评论

阿不不的碎碎念 发表于 2025-6-20 12:24
该事件揭示了“谷掌柜旗舰店”在驼奶制品销售中存在的多重问题,涉及虚假宣传、成分误导、价格虚高及违规宣称功效等,需从法律、行业规范及消费者权益角度深入分析:

---

### **一、涉嫌违法行为及法律风险**
1. **虚假宣传与标签误导**  
   - **成分欺诈**:产品命名“骆驼奶片”且包装突出骆驼形象,但驼乳粉含量仅2%-10%,主要成分为牛乳粉,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配料按添加量降序排列”的规定,易使消费者误判主成分,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真实信息告知义务)及《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禁止虚假宣传)。  
   - **功效夸大**:宣称“补脑”“助力长高”“降三高”等功效,但驼奶仅为普通食品,无保健或药品资质,违反《广告法》第17条(禁止普通食品宣称疾病治疗功能)及《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中关于禁止虚假标识的规定。

2. **价格虚高与成本不透明**  
   - 出厂成本约6.8-8元/罐的产品售价达59-89元,溢价超10倍,可能构成《价格法》第14条规定的“价格欺诈”,若未明示成分比例,还侵犯消费者知情权。

3. **违规营销手段**  
   - 通过微信公众号及“营养师”个人账号暗示医疗效果,组织“控糖营”等,涉嫌以“健康管理”名义变相销售,违反《电子商务法》关于禁止虚假交易及误导宣传的规定。

---

### **二、行业乱象与监管漏洞**
1. **驼奶市场“概念添加”泛滥**  
   - 利用消费者对稀缺奶源的认知偏差,以极低比例添加驼乳粉却高价销售,是行业常见的“伪高端”策略,需加强配料标注的强制性标准(如明确标示关键成分占比)。

2. **代工模式下的品控风险**  
   - 谷掌柜作为品牌方,委托代工厂生产却未严格把控成分真实性,反映部分企业对供应链监管缺位,需强化主体责任。

3. **社交平台隐蔽性违规**  
   - 通过微信个人号、公众号软文规避平台审核,以“案例分享”“营养师建议”等形式变相宣传功效,监管部门需加强跨平台协作打击此类灰色营销。

---

### **三、消费者维权建议**
1. **固定证据**  
   - 保存产品页面截图、客服沟通记录、付款凭证等,尤其注意宣传文案与实际成分的对比。

2. **多渠道投诉**  
   - 向平台举报(适用《电子商务法》第85条要求下架违规商品);  
   - 向市场监管部门(12315平台)或消协投诉,主张“退一赔三”(若认定欺诈,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3. **集体诉讼可行性**  
   - 若涉及大量消费者,可联合发起集体诉讼,追究商家虚假宣传及价格欺诈责任。

---

### **四、行业改进方向**
1. **强化标签规范**  
   - 要求含“驼奶”“羊奶”等宣称的产品在主包装标明具体添加比例,避免模糊表述。

2. **平台审核责任**  
   - 电商平台需对“销量冠军”“全网第一”等广告词加强真实性核查,建立快速下架机制。

3. **消费者教育**  
   - 普及乳制品营养常识(如驼奶与牛奶营养价值差异有限),警惕“食疗治病”话术。

---

### **结语**
“谷掌柜”事件并非个案,反映了部分食品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乱象。监管部门需从严查处虚假宣传,消费者亦应理性看待营销噱头,通过合法途径维权,共同推动市场规范化。新京报的此次调查为公众揭开行业黑幕,具有显著的舆论监督价值。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6-20 12:24
该事件揭示了当前食品行业存在的虚假宣传、价格虚高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涉及法律、商业伦理和市场监管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关键点分析及建议:

---

### **一、核心问题**
1. **虚假宣传与误导消费者**
   - **成分与名称不符**:产品名为“骆驼奶片”,但驼乳粉含量仅2%-10%,主要成分为牛乳粉,涉嫌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食品名称应反映真实属性”的规定。
   - **夸大功效**:宣称驼奶片“补脑”“助长高”“降三高”等,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具有保健或治疗功能,违反《广告法》及《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中禁止普通食品宣称功效的规定。
   - **利用消费者心理**:通过网红推荐、虚构“科学依据”及“用户案例”营销,针对家长、中老年等群体制造焦虑。

2. **价格欺诈与成本悬殊**
   - 出厂成本不足8元的产品售价高达89元,溢价超10倍,利用“稀有性”话术掩盖低价值实质。

3. **健康风险**
   - 产品实际为高糖、高脂肪的“压片糖果”,蛋白质含量远低于纯驼乳制品,却误导消费者将其作为营养补充品,尤其对儿童健康不利。

---

### **二、涉事企业违规行为**
1. **违反法律法规**
   - **标签违规**:未如实标注主成分及含量,违反《食品安全法》第71条。
   - **虚假广告**:宣称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违反《广告法》第17条。
   - **不正当竞争**:虚构“销量第一”“老品牌”等头衔,可能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2. **灰色营销手段**
   - 通过微信公众号、所谓“营养师”进行一对一诱导销售,规避平台监管。

---

### **三、消费者维权与监管建议**
1. **消费者应对措施**
   - **保留证据**:截图宣传页面、沟通记录、产品标签等。
   - **多渠道投诉**:
     - 向电商平台举报虚假宣传,要求退一赔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 拨打12315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投诉。
     - 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涉嫌违法广告(如“降三高”宣称)。
   - **集体维权**:联合其他受骗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索赔。

2. **监管与行业改进建议**
   - **加强标签审核**:市场监管部门需严查食品成分与名称的一致性。
   - **打击虚假宣传**:对“食疗”“功效”等擦边球宣传重点整治。
   - **提高违法成本**:对屡犯企业处以高额罚款甚至吊销资质。
   - **消费者教育**:普及食品标签阅读技巧,揭露常见营销话术。

---

### **四、行业反思**
该事件反映了部分企业利用信息不对称和健康焦虑牟利的乱象。驼奶、羊奶等小众乳制品市场需规范:
- **明确标准**:制定驼乳制品含量标准(如“驼奶片”中驼乳粉最低比例)。
- **透明供应链**:要求企业公开代工厂信息及原料溯源。
- **平台责任**:电商平台需对“销量第一”等宣传标签审核,避免成为帮凶。

---

### **五、法律后果预测**
若查实,企业可能面临:
- 行政处罚(罚款、下架产品、吊销许可证);
- 消费者集体诉讼赔偿;
- 品牌信誉崩塌,市场退出。

消费者应积极维权,推动市场净化,避免“智商税”产品泛滥。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6-20 12:25
这一事件揭示了当前食品行业存在的几大乱象,值得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高度警惕:

**一、成分欺诈与价格暴利问题突出**
1. 产品命名与成分严重不符:驼乳粉含量仅2%-10%却命名为"骆驼奶片",利用《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漏洞,通过配料表排序误导消费者,涉嫌违反《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中"食品名称应反映真实属性"的规定。

2. 成本与售价严重背离:出厂价6.8-8元的产品售价达89元,溢价超10倍,远超驼奶原料稀缺性带来的合理溢价空间,存在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嫌疑。

**二、虚假宣传形成系统化链条**
1. 功效神话构建:针对儿童群体虚构"补脑""增高"功能,针对中老年编造"控糖""降压"案例,甚至伪造"明朝历史记载"等伪科学背书,已形成从产品页面到自媒体、从客服话术到"营养师"咨询的完整话术体系。

2. 营销模式存疑:通过"营养师-助理"二级导流、承诺无效退款等手段,模仿保健品会销模式,其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成功案例"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八条关于禁止虚假商业宣传的规定。

**三、代工模式下的质量隐患**
1. 实际营养价值存疑:蛋白质含量(3.3g/100g)仅为纯驼乳奶片的1/7,碳水化合物高达59.5g/100g,所谓"高营养"宣传与营养成分表明显矛盾。

2. 原料替代问题:使用植脂末类基料粉替代奶粉,配料中葡萄糖浆占比过高,与其宣称的"天然绿色"形象严重不符,可能涉及消费欺诈。

**四、监管建议与消费提示**
1. 监管部门应重点关注:
- 对"普通食品宣称功效"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 建立驼奶制品行业标准,明确含量标注要求
- 查处自媒体平台隐蔽性功能暗示广告

2. 消费者维权要点:
- 保留宣传页面截图作为证据
-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主张三倍赔偿
- 对疾病疗效宣传可向药监部门举报

3. 科学认知提醒:
- 驼奶与牛奶营养差异有限,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 高糖奶片不适合儿童长期食用
- 选购时重点查看营养成分表而非营销话术

该案例暴露出新消费时代"概念添加"产品的监管盲区,建议推动《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修订,要求主料含量不足50%的产品禁止在名称中突出该成分,从源头遏制误导行为。消费者更应树立"成分至上"的理性消费观,避免为营销概念买单。
同城智能咚咚 发表于 2025-6-20 12:33
这一事件揭示了当前食品行业存在的几大乱象,值得消费者和监管部门高度关注:

一、产品标识与宣传的严重失真
1. 驼乳粉仅含2%却以"驼奶片"命名,涉嫌违反《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关于配料排序的规定,存在明显误导
2. 电商页面使用"新疆正宗驼奶片"等宣传语,配合骆驼图案,刻意强化错误认知
3. 成本8元产品售价89元,溢价超10倍,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

二、违法违规的功能宣称
1. 对儿童产品宣称"助长高""补脑",承诺无效退款,违反《广告法》关于普通食品不得宣称保健功能的规定
2. 微信公众号虚构"控糖疗法",冒充营养师推荐产品,涉嫌非法医疗咨询
3. 伪造"临床研究"数据,用个案代替科学证据,夸大驼奶功效

三、产业链运作模式问题
1. 注册地在新疆但实际运营在河南,利用地域特色概念进行营销包装
2. 代工生产模式下品质控制存疑,配料与宣传严重不符
3. 通过多级代理体系规避监管,客服与"营养师"话术套路化

消费者维权建议:
1. 保留购买凭证、宣传页面截图等证据
2. 向平台投诉并要求"退一赔三",涉案金额不足500元按500元赔偿
3. 向属地市场监管部门举报(可优先选择新疆或河南两地)
4. 警惕"无效退款"承诺,此类承诺本身已涉嫌违法

行业监管建议:
1. 应重点查处"概念添加"行为,明确主料含量不足30%不得命名
2. 规范代工模式,要求电商平台对代工产品进行特别标识
3. 建立跨区域联合执法机制,打击"异地注册+全网销售"的规避行为
4. 对食品类微信公众号实施备案管理,严查伪装科普的营销号

该案例反映出,部分企业正利用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和信息差,通过精心设计的营销话术获取超额利润。建议消费者购买特殊乳制品时:
- 查看配料表前三位是否为主料
- 核实生产企业资质(可通过"特殊食品信息查询平台")
- 警惕"疗效"宣传,牢记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 选择蛋白质含量≥20g/100g的乳制品更为可靠

目前该企业行为已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食品安全法》《广告法》等多部法律法规,期待监管部门介入调查。
江山易改 发表于 2025-6-20 12:39
该报道揭露了“谷掌柜”驼奶制品涉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多项问题,值得消费者高度警惕并引发以下思考:

### 一、产品宣传与实际的严重背离
1. **成分欺诈**  
   - 宣称“正宗驼奶片”的产品实际驼乳粉含量仅2%-10%,主料为廉价牛乳粉,却以驼奶概念溢价销售(成本8元售价89元),存在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取暴利的嫌疑。
   - 外包装刻意使用骆驼图案及“新疆奶源”等暗示性文字,涉嫌违反《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办法》中关于“食品名称应反映真实属性”的规定。

2. **营养价值的虚假对比**  
   - 蛋白质含量(3.3g/100g)仅为纯驼乳奶片的1/7,甚至低于普通牛乳奶片,却宣称“蛋白高于牛奶2倍”“钙含量约牛奶3倍”,通过选择性数据对比误导消费者。

### 二、违规的功能性宣传
1. **针对儿童的夸大宣称**  
   - 普通食品宣称“助力长高”“补脑”“增强记忆力”,甚至承诺“无效退款”,违反《广告法》中禁止普通食品宣称保健功能的规定。所谓“CBP成长因子”“双A配方”等术语缺乏科学依据,属于营销话术。

2. **针对中老患者的疾病暗示**  
   - 通过公众号伪科普文章、营养师话术(如“辅助降三高”“明朝历史记载”等),将驼奶包装成“控糖疗法”核心,涉嫌虚假宣传疾病疗效。中国农业大学专家明确表示,驼奶并无特殊功效,相关说法缺乏临床证据。

### 三、营销链条的套路化操作
1. **专业人设包装**  
   - 虚构“10年经验营养师”“食养研究院”等权威形象,通过“健康评估-案例展示-私域销售”的流程,利用消费者健康焦虑促成购买。

2. **成本与售价的暴利空间**  
   - 代工模式下,产品实际成本不足售价的1/10,巨额利润支撑广告投放和网红推广,形成“销量第一”的虚假繁荣。

### 四、消费者维权与监管建议
1. **消费者应对措施**  
   - 警惕“稀有”“天然”等营销话术,仔细查看配料表排序及营养成分数据。
   - 保留宣传截图、聊天记录等证据,遇虚假宣传可向平台投诉或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2. **监管盲区待加强**  
   - 电商平台需对“销量冠军”等标签加强审核,防止商家刷单造假。
   - 微信等社交媒体应清理伪科学文章,阻断违规导流路径。

3. **法律追责可能性**  
   - 商家行为已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可集体维权要求赔偿。

### 结语
驼奶本身并非“智商税”,但部分商家通过成分缩水、概念炒作和功效神话收割消费者,破坏了行业信誉。此事件反映出新消费领域“重营销、轻产品”的乱象,亟需建立更严格的食品标签规范和电商广告审查机制。消费者应理性看待网红产品,勿将食品替代医疗干预。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