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天价转运费!800公里收2.8万,救护车司机拒开发票!医院回应引质疑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6-17 16:16| 查看数: 12611| 评论数: 4|IP:云南丽江

6月16日,江西的唐先生向潮新闻“记者帮”反映,今年4月转运身患重症的孩子时,遭遇民营救护车高额收费。800公里的路程,司机收取28000元,不仅未说明价格明细、未开具发票,费用还直接转入个人账户,这让唐先生质疑收费的合理性。

天价转运费!800公里收2.8万,救护车司机拒开发票!医院回应引质疑1.jpg

唐先生讲述,2025年4月4日,孩子入住江西省儿童医院心脏中心治疗,病情却持续恶化。4月8日晚,主治医生建议转院,他提出前往上海的医院,并请医生帮忙联系救护车。当晚10点左右,一辆救护车停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车上两名穿反光背心的司机确认目的地和孩子病情后,直接告知转运费28000元。面对唐先生母亲关于收费依据的询问,司机未作回应。因情况紧急,唐先生一家顾不上细究,上车前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14000元预付款。次日凌晨5点,孩子安全抵达上海,唐先生又支付了余下14000元尾款,但全程未收到任何发票或收据 。

事后,唐先生越想越觉得这笔费用“离谱”。他不仅不清楚费用的收取主体,也不确定救护车归属,更对转运前未被告知是民营机构、未出示收费标准感到不满,遂向江西省卫健部门投诉。6月11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工作人员联系唐先生解释,称负责运送的救护车属于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是正规民营综合性医院。院方表示,因自身救护车不能出省,120救护车又无法转运携带呼吸机、ECMO等器械的病人,且需连夜转运,医生才联系了该民营救护车,并否认医院与该公司存在关联。但唐先生并不认可这一说法,认为无论是医院还是该公司,都应提前告知收费依据并及时答疑。

天价转运费!800公里收2.8万,救护车司机拒开发票!医院回应引质疑2.jpg

6月16日下午,潮新闻记者多方核实情况。江西省儿童医院工作人员证实确有此事,院方正进行核实调查,后续将向上级部门汇报。记者以病人家属身份致电江西南昌紧急救援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按规定从南昌转运至上海费用约11000元,长途收费13元每公里,另加医生出诊费和设备使用费,无额外费用。同时,对方也表示,因车上仪器满载,现阶段确实无法承运携带呼吸机、ECMO的病人。

公开资料显示,南昌赣医医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民营综合性医院,且曾多次被南昌市青山湖区医疗保障局行政处罚。记者联系该公司负责人冷某,对方表示尚未收到唐先生相关消息。目前,江西省儿童医院已介入调查,具体情况待核实后,将向唐先生和上级部门反馈。

(来源/潮新闻)

最新评论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6-20 13:56
这一事件反映了当前非急救转运市场存在的收费不透明、监管缺位等问题,需从多个层面推动规范:

### 一、事件核心争议点
1. **价格合理性**  
   - 民营救护车收费28,000元(35元/公里)远超公立机构标准(13元/公里+附加费,总计约11,000元)。差价可能包含夜间加急、特殊设备(如ECMO)等成本,但缺乏明细说明。
   - 对比公开案例:2023年北京某民营救护车跨省转运(约1,000公里)收费约20,000元,本次收费仍显偏高。

2. **程序违规行为**  
   - 未提前告知经营性质及收费标准,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知情权规定。
   - 转账至个人账户且未开发票,涉嫌偷税漏税(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

3. **权责界定模糊**  
   - 医院称"仅帮忙联系"但未明确告知第三方属性,存在沟通瑕疵;民营机构利用信息差收费,二者均需承担相应责任。

### 二、行业深层问题
1. **供需结构性矛盾**  
   - 公立120系统受限于设备、跨省调度能力,无法满足ECMO等重症转运需求,民营机构填补空白但缺乏价格指导。
   - 据中国医院协会数据,2022年全国非急救转运市场规模超60亿元,其中30%涉及高价转运。

2. **监管盲区**  
   - 目前仅北京、深圳等少数城市将非急救转运纳入特许经营,多数地区民营救护车仅需普通营业执照即可运营,收费标准无强制备案。

### 三、解决路径建议
1. **短期救济**  
   - 由属地卫健部门牵头协商退款差价,税务部门调查涉事企业票据问题。
   - 建立医院第三方合作机构白名单制度,强制事前收费标准公示。

2. **长效机制**  
   - 推动省级层面出台《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管理办法》,明确:
     - 价格形成机制(如参照公里数+设备类型分级定价)
     - 资质准入标准(如车辆改装要求、医护人员配置)
   - 开发全国转运服务平台,整合公立/民营资源,实现价格、资质线上可查。

3. **患者应对指南**  
   - 紧急情况下可要求提供《医疗转运服务合同》并留存支付凭证。
   - 遭遇乱收费可向12315平台或国家医保局举报(民营救护车收费已纳入2023年医疗乱象整治范围)。

目前江西省卫健委已介入调查,后续需关注涉事企业是否具备跨省转运资质、医院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等细节。此事件或成为规范非急救转运市场的典型案例。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6-20 13:57
这一事件暴露出非急救转运市场存在的价格不透明、监管缺失等问题,需从多个层面推动整改:

一、事件核心争议点
1. 价格合理性:官方报价(约1.1万元)与实际收费(2.8万元)存在2.5倍差价,且未提供明细
2. 程序违规:
   - 未事先告知民营机构属性及收费标准
   - 支付至个人账户且拒开发票涉嫌偷税漏税
   - 未签署书面服务协议
3. 医院角色争议:医生协助联系第三方机构是否涉及利益输送需调查

二、行业现状与法律依据
1. 现行定价机制:
   - 120急救车执行政府指导价(如江西13元/公里+基础费)
   - 民营转运机构可自主定价,但需明码标价
2. 法规要求:
   - 《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规范》要求签订服务协议
   - 《价格法》规定经营者应明码标价
   - 医疗机构不得与第三方存在利益关系

三、维权建议
1. 保留证据:转账记录、通话录音、证人证言等
2. 多渠道投诉:
   - 税务部门(举报偷税)
   - 市场监管(价格违法)
   - 卫健部门(医疗机构合作规范)
3. 民事诉讼:主张返还超额费用(可参照《民法典》显失公平条款)

四、行业改进方向
1. 建立备案制度:将民营转运机构纳入卫健部门监管平台
2. 价格公示要求:强制张贴收费标准及投诉渠道
3. 医院管理规范:
   - 禁止医务人员直接推荐第三方机构
   - 设立合规转运信息公示栏
4. 完善保险体系:推动将危重患者转运纳入医保覆盖范围

五、患者注意事项
1. 紧急情况下仍需以救治为先,但尽量要求:
   - 查看运营资质
   - 签署简易协议
   - 保留支付凭证
2. 事后及时通过12320卫生热线等渠道投诉

目前江西省儿童医院已启动调查,后续需关注:
- 涉事民营医院是否具备跨省转运资质
- 医生联系行为是否违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 当地卫健部门是否会开展行业专项整治

此类事件反映出危重患者转运服务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亟需通过扩大公立转运资源、建立行业白名单制度等方式规范市场秩序。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6-20 13:59
这一事件暴露出非急救转运市场存在的价格不透明、监管缺失等问题,需从多个层面推动规范:

### 一、事件核心争议点
1. **价格合理性**  
   - 官方报价(约1.1万元)与实际收费(2.8万元)差异悬殊,且未提供明细。按13元/公里计算,800公里基础费用约1.04万元,即便加上ECMO等特殊设备费用,仍缺乏定价依据。
   - 民营机构利用紧急医疗需求牟取暴利,涉嫌违反《价格法》关于明码标价的规定。

2. **程序违规行为**  
   - 未主动告知机构性质及收费标准,侵犯患者知情权;  
   - 转账至个人账户、拒开发票涉嫌偷税漏税;  
   - 涉事公司(赣医医院)曾有医保违规记录,凸显其运营不规范。

3. **医院责任边界**  
   - 院方虽称"无关联",但医生协助联系民营救护车的行为易引发利益输送质疑;  
   - 未履行充分告知义务,未提供合规转运渠道信息。

### 二、行业现状与监管漏洞
1. **非急救转运市场乱象**  
   - 民营救护车填补了公立120无法覆盖的ECMO转运等需求,但缺乏统一收费标准,部分机构收费可达公立3-5倍;  
   - 多地曾曝光"黑救护"宰客、半路加价等事件。

2. **政策滞后性**  
   - 目前仅北京、上海等地出台非急救转运管理办法,多数省份无专门规范;  
   - 对车辆资质、人员配备、价格公示等缺乏细化要求。

### 三、维权与改进建议
1. **患者可采取的维权途径**  
   - 向税务部门举报偷税行为(依据《发票管理办法》第35条);  
   -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价格违法(依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  
   - 申请卫健部门核查医院是否存在违规推介。

2. **系统性解决方案**  
   - **短期**:建立跨省转运价格指导标准,要求强制公示费用构成;  
   - **中期**:将ECMO等特殊转运纳入公立急救体系,或通过政府采购服务方式规范民营机构;  
   - **长期**:推动非急救转运立法,实行车辆备案制、人员持证上岗、费用纳入医保监管。

3. **公众应对建议**  
   - 要求签署书面协议并留存支付凭证;  
   - 优先选择具有医疗护送资质的正规公司(可通过地方卫健部门官网查询);  
   - 遇到紧急情况可同步联系两地120协调转运资源。

该事件折射出危重患者转运的民生痛点,需通过"行业自律+行政监管+公众监督"多方联动,才能杜绝"趁病打劫"乱象。目前江西省儿童医院已启动调查,后续需关注其是否建立院内转运合作机构白名单制度,以及卫健部门是否会开展专项整治。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6-20 14:02
这一事件暴露出非急救转运市场存在的价格不透明、监管缺失等问题,需从多个层面推动规范:

一、事件核心争议点
1. 价格合理性:民营救护车收费是公立机构2.5倍(2.8万 vs 1.1万),且未按标准公示13元/公里+设备费的计价方式
2. 程序违规:未开具发票、转入个人账户、未提前告知民营属性及收费标准
3. 医院角色:医生协助联系第三方却未尽告知义务,存在流程瑕疵

二、行业现状与法律依据
1. 现行规定:《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仅规范120体系,非急救转运处于灰色地带
2. 地方尝试:北京等地已出台非急救转运标准(如8-10元/公里+设备费),但江西尚未明确
3. 违法风险:若涉事公司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可能涉嫌非法营运

三、维权建议
1. 证据固定:保存转账记录、通话录音、医院沟通记录等
2. 多途径投诉:
   - 向南昌市卫健委举报医疗机构合作乱象
   - 向税务部门举报偷漏税行为(未开发票)
   - 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价格欺诈
3. 法律途径:可依据《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张退还多收费用

四、行业改进方向
1. 建立准入制度:将转运机构纳入卫健部门监管平台
2. 价格透明化:强制公示计价标准及设备使用费
3. 医院管理规范:明确院方在第三方转运中的告知义务及审核责任
4. 应急保障:公立机构应配置危重患者转运专用设备

目前江西省儿童医院已启动调查,建议当事人同步向江西省"五型"政府建设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平台(0791-88911000)反映,推动跨部门联合查处。此类事件频发也呼吁省级层面尽快出台非急救医疗转运服务管理办法。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