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江古城四方街,每天都有纳西族盛装男女的“广场舞”,吸引四方来客,展现纳西族独有的文化符号。 舞蹈古已有之,说话有不足便歌唱,歌唱有不足便感叹,感叹有不足,干脆手舞足蹈吧,舞蹈就是用全身动作表达情感。 这就是《礼记》说的:“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四方街纳西舞蹈吸引游人参与,随着“阿哥阿妹打跳来”的音乐伴奏,“广场舞”更加和谐,别具风味。 对了,手舞足蹈可不是撒泼打滚,四方街纳西舞蹈也并不扰民,它是大家共有共享的文化愉悦。 纳西族有多种优美而抒情的自娱性歌舞。他们至今沿袭先民白日追捕猎物,夜间围篝火作舞的习俗。每当日作归来、明月当空,不分男女老幼的人们便不约而同地聚到坝上场院的篝火边,纵情高歌、牵手顿足轮换地跳起各种圆舞,以增进人们生活的情趣和消除疲劳。 纳西族的歌舞,共分两大类:一类是不用乐器,由人们边歌边舞的集体舞蹈;而另一类是不歌唱,只使用竹笛或彝族传统乐器葫芦笙演奏乐曲伴舞的舞蹈。 流行在丽江大东乡一带,被纳西人们喜爱的传统集体舞《窝热热》和《阿哩哩》,参与人数可由十余人多到百人。《窝热热》舞蹈,由一人领唱众人合的伴奏下,人们动作一致地向前后弯腰、顶胯的同时,顿足为节围篝火旋转而舞。并在作舞过程中,不时加入男子高亢的劳动号子和女子模仿山羊的叫声,以追忆先民们原始狩猎时的情景,整个舞蹈充满着古老而质朴的生活气息。另一自娱性圆圈舞《阿哩哩》,是在集体“口弦调”的伴唱下,男女间隔站立、牵手作舞。舞蹈虽然基本只以“三步一抬”的动作贯穿始终,却深受人们的喜爱。 另外,过去一般只在举行丧葬仪式后所跳的圆舞《喂蒙达》,队形与其它舞蹈有别。大家左手叉腰,右手搭在前一人肩头,站成弧形舞队边歌边舞,队首的一男一女即为领唱兼领舞。由于歌词风趣、旋律活泼、动作轻快,一直不被人们忘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需要,现在的《喂蒙达》舞蹈已成为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的自娱性歌舞。 以一只竹笛或葫芦笙等乐器为伴奏的另一类圆舞,一般由队首的乐器演奏者为领舞,男女舞者站成弧状不闭合舞圈的各一半。纳西族的《芦笙舞》中更多地保留了彝族舞蹈中,男女相互所做的“对脚”和“靠背”等动作,成为一种欢快、活泼,跳跃性很强的民间舞。而纳西语称作“比力蹉”的《笛子舞》,也因旋律的优美和舞速的多变而更为抒情、潇洒。 每当节日喜庆和圆月之下,村寨中人们欢聚于篝火边,伴随歌声、呼号和乐曲,牵手顿足、轮番作舞至通宵达旦。 (图文来源于网络,作者佚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