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大东果市千亩荒山变“金山”
古城区大东乡建新村果市村民小组地处山区,很早以前,“贫穷”“落后”是这里的代名词。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大东乡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造血式”扶贫路子,向大山要效益,变荒山为“金山”,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果市位于沿江河谷地带,现有13户35人,均为傈僳族。在2011年以前,村里路、水、电不通,村民主要以种苞谷、养鸡、养猪为主,人均收入仅有700元左右。随着古城区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修道路、建水窖、铺水管、改电路,果市村彻底告别了以往人背马驮的历史。
“种植油橄榄之前,这里就是一片荒山,种什么都种不好。”果市村村民小组长朱发武说,“自从政府引入企业,发展油橄榄产业后,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收入有了极大提高。”
如今的果市,村道两侧装上了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有了电视机,用上了净水器,还通了网络。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了11年村民小组长的朱发武,对果市村的发展变化深有感触。他欣慰地说:“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我们果市的村民终于过上了好日子!”(编辑/张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