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去到天涯海角,都算不上远走高飞

发布者: 高手在民间 | 发布时间: 2012-9-21 21:25| 查看数: 8274| 评论数: 2|IP:云南丽江

本帖最后由 高手在民间 于 2012-9-21 21:27 编辑

洁白的仙鹤鸟,愿借你的双翅;
不必远走高飞,只到理塘就回。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凌晨2点多,正睡得迷糊;听到手机响,拿过来一看,是条短信:“我出发了,祝我一路顺风!不必羡慕嫉妒恨,哈哈!”看罢嘴角微微一笑,心想:“终于还是付诸行动了。”
他是我大学时代的舍友——说来本宿舍的众位兄弟都挺离经叛道,不是按套路出牌的主儿。虽说毕业后树倒猢狲散,天涯各一方;但回去了也没一个安分守己。有到各处旅游刷地图的,有频繁跳槽换岗位的,有自立山头下海创业的,也有像我一样背井离乡为“四化”添砖加瓦的——虽然这遭到老妈不止一次的鄙视。
佛家喜欢讲“因缘”;于我而言,丽江坝子即是因缘。按说祖国大好河山我也扫荡得差不多了,唯有对丽江,情迷得难以自拔。第一次与丽江相识是在1997年,此后10年都未曾相见。谁料10年后的2007年,我又回到了这里。不由想起微博上的一个段子:检验某人是否爱你的方法就是放手让他走。他若真的爱你,纵有千番理由,也会回来。倘若此说不假,那么我对丽江的爱那真可谓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不少人指摘丽江过分商业化,又顶着“艳遇之都”的名头,总爱把古城比喻为浓妆艳抹,花枝招展的风尘女子。这话固然有失偏颇,但却也有几分中肯。就个人而言,我更爱去束河漫无目的地闲逛乱走。相较于古城的铅华凝脂,束河算得上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有人说束河玩的是气场,我更愿意说束河玩的是气质。一不留神走到菜地里去了,这是束河笼络人心的方式。这里永远只是松垮,不计前嫌,耽溺全天的闲情怠惰。
束河有两个地方是每次必经之地:一是九鼎龙潭,一是古道藏家。这是由我的藏文化情结所决定的——佛家管这种执念心理叫“无明”——说不清道不明的无厘头。喜爱九鼎龙潭的水清澈得如同空气一般透明,似乎当中蕴含着六祖慧能所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般的禅机。拾级而上,找块空地坐下,胡思乱想;将悲喜撒入意识的清池,一潭碧波瞬间随之沸腾。这当中有苦有乐,然而即便是苦也能让人欢愉。宗萨·蒋扬钦哲·秋吉·卓罗仁波切曾说:“痛苦是深层净化的过程。”其实没必要旁徵博引,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只需刹那须臾,智慧之光都能在这里闪耀起来。
等脑海里尘埃落定,人都不觉有点仙风道骨的意味。拍拍尘土,便朝着古道藏家走去。门口的转经筒和飞扬的风马旗显得有些小打小闹,自然比不上桑耶寺、大昭寺,或者哲蚌寺来得气势恢宏,庄严肃穆;但从中透出的气场依旧很能摄人心魄。《金刚经》云:“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私以为古道藏家作为此品注解,甚是恰当。这里场地不大,两层楼阁。一楼鳞次栉比的斗拱飞梁和金璧辉煌室内陈设着力描摹出藏地贵族曾经的奢华,古伯察神父笔下已模糊了轮廓的藏民群落——从贵族到平民、从僧侣到匠人、从牧民到马帮都在这里得到复活。让人感觉土司随时会带领随从前呼后拥地回来,推门而入,向我们合掌问好;摆下筵席,招待客人。马帮脚夫会在院子中劈柴饮马,收拾行囊,携带着珍贵的药材、藏香不畏艰险前往汉地,换回茶业和丝绸……
我常耗费大量时间在这里滞留,细细端详每一幅唐卡。透过设色和笔触,去寻找久远的曾经;体察画师们精心勾勒每一根线条背后的心智和情境。绘制唐卡所需的时间和耐性是生活在大都市中的现代人难以想象和实践的;繁琐的工序、高强度的劳动,以及精准到对呼吸的掌控让唐卡绘画在旁人眼中看来更像是艰苦的修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展现佛教教理和历史故事的“止唐”;到分解人体生理结构,机体运作原理的“曼唐”,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不得不说,“曼唐”是最令人激动的部分。它主要表现的是藏族医学,此中尤以玉妥·元丹贡布的《四部医典》为重;其精妙之处在于将医学以绝美的艺术形式展现在众人眼前。在我看来,藏医对人体的认识丝毫不输于现代医学;曼唐中器官、脉络的描绘亦不逊色于现代技术条件下的CTX光片。常被中原文明嗤为原始落后和野蛮的藏地,竟有如此殊胜的成就;就无怪她发声之时,举世都要为之惊叹了。
不过话说回来,外界常常对藏药持怀疑态度;中药、苗药、蒙药、彝药所受质疑亦不可言少。有人说是因为不够了解所致,这当然是一个因素。且莫说藏文的《四部医典》,蒙古文的《月王药诊》;又有多少人通读过汉文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或者《本草纲目》呢?其实说到底这无关“科学与迷信”,也无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而是关乎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现代人太过忙碌,太过急迫,太过紧张。他们总是忙于工作、学习、应酬和交际。担心金钱、名位与利益。忘记了眼睛是用来看盛开在大地的花朵,飘过天边的云彩;双手是用来劳作和拥抱,而心则是用来相爱与感恩。佛陀愿意告诫世人说:“一切有为法,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应作如是观。”《平家物语》也用全书的篇幅来阐释:“祗园精舍钟声响,诉说世事本无常;婆罗双树花失色,盛者必衰若沧桑;骄奢之人不长久,宛若春夜梦一场;强梁霸道终殄灭,恰如风前尘土扬。”——大道理谁都心知肚明,不过不甚在意罢了。等到一生将尽,颤颤巍巍从心底挖掘出年少之时就埋藏多年的梦想和愿望;这才猛然发现有的锈迹斑斑,有的早已朽烂。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让我记住并为之感动的从来不是“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或者“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这等文艺小清晰的句子。而是那首最平实不过的诗:
洁白的仙鹤鸟,愿借你的双翅;
不必远走高飞,只到理塘就回。
理塘是仓央嘉措的故乡,也是由此更加让徒弟们确信他正是五世达赖喇嘛洛桑嘉措的转世灵童。我愿意相信,理塘对于仓央嘉措而言,不仅仅是生养他的地方,更是心灵的归宿和灵塔;这里能够让灵魂感到安定和欢喜。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理塘——只不过我们常常将它形而上地称为“梦想”。我钦佩那些劈荆斩棘、义无反顾向着理塘前行的人;并且由衷地祝福着他们——一如对我的舍友一样。
只要是在去理塘的路上,即便去到天涯海角,都算不上远走高飞。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