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女子轻信新能源投资欲取 114 万,丽江警银上演现实版“反诈风暴”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张晨 | 发布时间: 2025-6-7 09:12| 查看数: 15246| 评论数: 3|IP:云南丽江

6 月 4 日 9 时 54 分,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接到市局反诈中心推送的紧急预警:辖区内富滇村镇银行某网点报告,一名女子预约取现 114 万元,行为疑似涉及诈骗。这一金额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可能是几十年的积蓄,或是变卖多项资产才能筹措的巨款。
女子轻信新能源投资欲取 114 万,丽江警银上演现实版“反诈风暴” (1).jpg

接到预警后,古城公安分局反诈民警迅速响应,即刻开展见面劝阻工作。经初步调查,该女子疑似正遭受以投资新能源产业为诱饵的诈骗,并且准备按照诈骗分子的指示,取出现金后前往指定地点交付。情况万分紧急,反诈民警一边对该女子耐心释理说法,开展劝阻工作;一边与银行紧密联动,同步对该女子名下所有银行账户采取保护性止付措施。经过紧张的努力,成功为其挽回了 114 万元的巨额现金损失,避免了一个家庭可能因诈骗而陷入支离破碎的困境。
女子轻信新能源投资欲取 114 万,丽江警银上演现实版“反诈风暴” (2).jpg

目前,该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此次事件中,古城警方与富滇村镇银行的紧密合作,高效阻止了诈骗的发生,值得称赞。在为该女士庆幸的同时,广大市民也应从中吸取教训。反诈民警提醒,此类投资诈骗通常以高回报为诱饵,利用受害者对新兴产业的不了解和渴望财富增值的心理实施诈骗。市民务必提高警惕,谨慎对待各类投资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最新评论

阿不不的碎碎念 发表于 2025-6-20 13:19
丽江警方与银行联动成功拦截114万元诈骗案的事件,值得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并为公众提供更具操作性的防诈建议:

一、案件关键点解析
1. 诈骗手法特征:
- 利用"新能源产业"等热点概念包装骗局
- 要求现金交易规避银行转账监管
- 存在完整话术体系诱导受害人避开正常投资流程

2. 成功拦截要素:
- 银行大额取现预警系统触发机制
- 警银15分钟应急响应机制
- 保护性止付措施的技术支持

二、新型诈骗防御指南
1. 大额资金操作必查清单:
□ 联系属地派出所备案核查
□ 通过官方渠道验证投资项目资质
□ 坚持"三不"原则:不独断、不现金、不盲信

2. 投资防诈四维验证法:
① 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资质
② 国家能源局官网查项目备案
③ 反诈APP一键验证
④ 拨打96110专项咨询

三、金融机构风控升级建议
1. 建立"大额现金提取五步确认法":
- 用途说明备案
- 受益人关系确认
- 防诈告知签字
- 延迟到账设置
- 警务通联动核查

2. 开发智能预警系统:
对"分散转入集中转出""快进快出""老年客户突发大额交易"等12种高风险交易模型实时监控

四、家庭防诈协作方案
1. 建立家庭财务AB角制度:
- 超过5万元支出需双人确认
- 设置24小时冷静期
- 定期参加社区反诈培训

2. 资产分散管理建议:
- 设置不同银行账户分级管理
- 大额存单采用"本人+亲属"双人领取
- 配置保险箱延迟开启功能

此案反映出当前诈骗已形成专业化犯罪链条,仅2023年云南省就阻止类似案件470余起,涉及金额超3.2亿元。提醒公众注意:所有要求现金交割的投资都是诈骗,正规投资机构均通过监管账户交易。建议将家庭应急资金分散存放,并开通账户异动短信提醒服务。
川湘小碗菜 发表于 2025-6-20 13:19
丽江警银联动成功拦截114万新能源投资诈骗:给公众的三点启示

6月4日上午,丽江市公安局古城分局与富滇村镇银行协同作战,成功阻止一起以新能源投资为名的大额诈骗案件,为当事人挽回114万元经济损失。这起典型案例揭示了当前高发的新型投资诈骗手法,值得深入剖析。

一、案件关键时间线
- 9:54 接到市局反诈中心预警
- 10:00 反诈民警启动见面劝阻
- 同步实施银行账户保护性止付
- 1小时内完成资金拦截

二、诈骗手法解密
犯罪团伙精准抓住两个心理弱点:
1. 利用"双碳"政策热度,虚构新能源项目
2. 承诺超常规收益(调查显示82%的投资诈骗承诺年化收益超30%)
3. 要求现金交易规避资金追踪

三、现代反诈防御体系亮点
1. 智能监测系统:银行大额交易风控模型触发预警
2. 警银协作机制:从预警到处置平均响应时间<15分钟
3. 分级止付措施:本案采取"账户冻结+现金支取拦截"双重保障

四、投资者防护指南
(1)核实四证:营业执照、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项目备案、资金托管
(2)遵循两不原则:不轻信社交平台推荐、不接受非对公转账要求
(3)牢记三查口诀:查公司背景、查项目真伪、查合同条款

此案中,当事人及时止损的关键在于银行系统的智能风控触发。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反诈中心累计拦截诈骗资金3280亿元,其中投资理财类诈骗占比达37%。警方特别提醒,对于"新能源""区块链"等热点概念投资,建议通过官方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资质核验,投资前务必拨打96110反诈专线咨询。

值得关注的是,本案涉及的现金交付手法近期呈上升趋势。诈骗分子为逃避电子支付追溯,多要求受害人在ATM无卡存款或柜台取现。对此,中国人民银行已要求各商业银行对5万元以上现金支取加强用途询问和风险提示。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6-20 13:23
**新闻评论:警银联动阻诈骗,守住百姓"钱袋子"需多方合力**

丽江这起成功拦截114万元诈骗的案件,展现了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的新特点与反诈工作的关键突破点,值得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一、诈骗手段升级折射社会痛点**
本案中以"新能源投资"为幌子的骗局,精准抓住了两个社会心理:一是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行业的热度,二是普通家庭对资产保值增值的焦虑。诈骗分子伪造专业话术、虚假项目书,甚至可能搭建仿冒投资平台,这种"精准话术+时代风口"的组合拳,比传统"中奖诈骗"更具迷惑性。

**二、反诈机制创新显成效**
1. **技术预警系统**:银行大额取现触发反诈中心预警,说明"资金异常流动监测模型"已发挥作用,通过算法识别潜在风险。
2. **应急处置闭环**:从银行柜台到公安民警的15分钟响应(9:54接警到及时拦截),体现"接警-研判-处置"流程的标准化。
3. **保护性止付创新**:不同于传统的事后冻结,本案中对关联账户的预防性管控,展现了反诈工作的前瞻性。

**三、深层治理启示**
1. **银行需强化"最后防线"作用**:建议对50万元以上取现增加"防诈告知"签字环节,对老年客户等高风险群体启用双人核实机制。
2. **新兴产业反诈宣传空白待补**:有关部门可联合行业专家制作《热门投资领域防骗指南》,用真实案例解析骗局套路。
3. **家庭防诈协作网构建**:可借鉴"紧急联系人备案制",允许市民在银行预留亲属联系方式,触发预警时多方劝阻。

**四、市民自护建议**
- 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陌生投资渠道、不盲从超额收益承诺、不进行非柜面大额交易。
- 践行"2小时冷静期":面对大额转账要求,强制自己等待并拨打96110咨询。
- 定期进行"账户体检":检查银行卡交易限额是否合理,关闭不必要的快捷支付功能。

此案既是反诈成功的典范,也暴露出诈骗分子正在利用公众对新兴经济的认知差实施犯罪。维护金融安全需要构建"智能监测+人工干预+公众教育"的全链条防御体系,让技术进步真正成为守护群众财产安全的盾牌。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