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河南商丘永城市一起西瓜摊贩占道经营引发的执法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7 月 7 日,开源路上一名摊贩将西瓜铺满半幅马路,导致机动车被迫绕行至逆向车道,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在城管与民警执法过程中,摊贩驾车碾轧自家西瓜,造成路面狼藉,最终被依法治安拘留。
与以往类似事件不同,此次网友评论呈现一边倒态势,"支持城管执法" 成为主流声音。这一舆论转向的背后,折射出公众对公共利益与个人诉求边界的认知共识。 每到盛夏西瓜上市季,全国多地都会推出 "季节性瓜果销售疏导点",通过 "西瓜地图" 等创新举措,在保障瓜农生计与维护城市秩序间寻求平衡。许多城市的实践表明,划定专门区域、以劝导为主的柔性管理模式,既能让市民便捷购瓜,也能让摊贩安心经营,执法冲突鲜少发生。
然而此次事件中,摊贩的行为明显超出合理边界 —— 半幅道路被西瓜完全占据,公共交通陷入混乱。即便带着 "生计不易" 的标签,如此 "强势" 的占道经营,也难免失去公众同情。更值得关注的是,面对执法人员,摊贩选择驾车碾轧西瓜的极端方式,将个人情绪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这种试图以悲情博同情的做法,显然与社会普遍认同的规则意识相悖。 城市管理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一面是基层群众的生存需求,一面是公共空间的秩序维护,"一刀切" 的管理早已被证明行不通。从 "西瓜疏导区" 到弹性执法,各地的探索正是在寻找二者间的平衡点。但这种平衡需要各方共同守护:管理者需保持执法温度,摊贩更应恪守边界。马路不是私域,任何经营行为都不能突破公共利益的底线。
让城市既有烟火气又不失秩序,既需管理者的智慧,更需全社会的共识。当政策善意遇上规则自觉,当民生需求对接公共利益,才能实现 "瓜甜路畅" 的共赢。这起事件也在提醒我们:柔性管理的生命力,在于政府、商户与市民的相互理解,共同守护。
(综合: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