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胶带也能测心率?智能手表“健康数据”造假疑云调查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7-16 09:15| 查看数: 13099| 评论数: 6|IP:云南丽江

一块绑在胶带上的智能手表,竟监测到“心率85次/分钟,血氧97%”的人体健康数据——这个匪夷所思的测试结果,让几个月前购买爱国者T80型号智能手表的消费者王明(化名)满心疑惑。他向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了自己的遭遇,想知道这样的智能手表到底还靠不靠谱。

091427tzcunyytc2uypwno.webp

根据王明反映的情况,记者随即走访了市场上不同品牌的智能手表店面,发现多款智能手表在胶带、水瓶等非生命物体上也能测出心率或血氧值,这些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我怀疑该手表在心率和血氧监测方面数据造假。”王明说,自从发现这一现象后,他一直很疑惑,这块价值500多元的手表为什么在非生命体上也能测出人体健康数据?

“智能手表的心率和血氧监测主要依赖光电容积脉搏波(PPG)技术。”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专家向央广网记者解释,根据该技术原理,PPG传感器要依靠规律性光信号波动分析来得出数据,而胶带、萝卜等物品如果表面反光有规律,比如胶带的纹理、萝卜汁液的折射,就可能被算法误判为“脉搏波动”,进而给出监测数据。“PPG技术本质是光学信号分析,非生命体的规律反射可能被误读为生理信号。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的技术局限,并非质量问题。”该专家进一步表示,部分产品因为缺乏活体检测算法,比如电容感应或生物阻抗分析,没有活体检测功能,所以无法区分皮肤与其他材质。企业在技术改进上,可以普及活体检测技术,如采用电容感应+PPG双验证,并进行动态环境校准算法优化,这样或许能改善智能手表的这种非质量缺陷。郑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王可也认为:“对于内置的芯片传感器来说,放在非活体上,也会有输出和结果。智能手表设计时,企业可能没考虑到这种极端情况,没有加入活体检测环节。”不过,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专家提示:“如果支持活体检测的新款设备仍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传感器校准不足或算法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检测。”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专家表示,虽然智能手表能在非生命体上测出心率和血氧数据,这属于技术局限,但并不影响其对人体数据的参考价值。那么,消费者反映的这块手表在人体心率和血氧监测上是否准确,有没有误差呢?记者来到郑州某医院心脏康复科,佩戴了消费者的手表,先后进行静态监测和加速运动监测,同时对比手表和医疗设备采集的数据。结果发现,无论人体处于静态还是加速运动状态,手表测量的心率和血氧值与医疗设备的监测数据相差都不大。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专家介绍,智能手表静态佩戴时的心率误差约在±3–5次/分钟,血氧误差在±2%以内,都接近医疗设备,记者在医院对比医疗设备和智能手表的监测数据后,发现误差范围与专家所说一致。专家还提到,较大的误差主要来自运动、低温或佩戴不当等干扰因素,比如剧烈运动时心率误差可达±15次/分钟;寒冷导致血流量减少时,血氧监测可能会失效。郑州某医院心脏康复科陈医生也提示,智能手表测量人体心率和血氧的数据有一定参考意义,但不能用于诊断和医用监测。

091427zkl34l3v6avv7zjc.webp

拥有健康监测功能的手表,是否需要满足相应的行业标准或医疗器械认证呢?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专家表示,这取决于产品宣称的用途:普通健康监测类产品没有强制医疗认证要求,但需符合电子产品质量标准,如电磁兼容、安全规范等;而用于医疗诊断用途的产品,则必须取得二类医疗器械认证。如果产品宣称用于疾病诊断,比如心律失常检测、低氧血症预警,就必须通过临床验证并取得认证。未认证设备的数据仅能作为“健康参考”,不能用于医疗决策。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明确自身需求:日常监测选择消费级产品即可;用于疾病管理则需认准有医疗器械认证的产品。同时,在行业监管方面,专家建议要明确区分“健康监测”与“医疗诊断”产品的宣传边界,避免误导消费者。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专家强调,非生命体测出数据属于PPG技术的固有局限,并不直接代表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人体数据失效,但这也凸显了消费级设备与医疗设备标准之间的差距。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智能手表仍是健康管理的有效辅助工具。陈医生也表示:“如果消费者担心数据不准确,可以到医院心脏康复相关科室做心肺运动试验,同时佩戴智能手表,这样能实时对比心率和血氧的动态变化,既可以化解对产品的怀疑,也能检测心脏和肺功能的最大负荷值。我们针对冠心病患者,也会建议佩戴运动手表来监测运动心率,以保证运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记者向消费者王明传达了专家和医生的专业解释后,王明恍然大悟,表示撤回投诉,继续正常使用该手表。针对王明遇到的问题,北京市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邓千秋提醒,如果生产者、销售者没有对该款手表进行不符合实际的虚假宣传,消费者购买后不能仅因为手表能在非生命体上测出数据就要求退款退货。但如果人体测量数据不准确、不具备相应使用性能,或者生产者、销售者存在虚假宣传行为欺诈消费者,消费者则有权要求退款退货,并可根据情况主张三倍赔偿。

(来源/央广网)

最新评论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7-16 09:15
提示:报道内容涉及智能手表技术性能问题,需注意避免对产品功能作夸大宣传或误导性表述,确保符合《广告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
礼尚往来 发表于 2025-7-16 09:15
智能手表测胶带心率,这数据造假也太离谱了!消费者花几百块买的是健康监测还是自欺欺人?技术局限不是借口,企业该好好反思了。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7-16 09:24
智能手表测胶带心率,科技还是笑话?商家该给消费者一个交代。
江山易改 发表于 2025-7-16 09:29
智能手表测胶带心率,这技术也太"智能"了,连死物都能测出活人数据。商家该好好反思技术缺陷,别让消费者当冤大头。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7-16 09:33
智能手表测胶带心率,这技术也太"智能"了吧!商家把消费者当傻子忽悠,500块买了个心理安慰。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7-16 09:36
智能手表技术虽存在局限,但人体监测数据仍具参考价值。消费者应理性看待产品功能,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产品。监管部门需加强行业标准,保障消费者权益。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