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长沙岳麓图书馆少儿阅读区内发生的一起不文明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对情侣在此处长时间亲密搂抱,期间还外放手机视频,不仅干扰了孩子们的阅读环境,更对公共空间的文明秩序提出了挑战。
据了解,事发于 8 月 4 日,现场有志愿者在岗却未及时干预,保安上前劝诫时,涉事情侣竟以 “有权在此区域活动” 为由拒绝配合,最终未能有效制止。这一过程被网友记录并爆料,不少家长对此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此类行为在孩子集中的区域出现,极易产生不良引导。
8 月 5 日,岳麓图书馆回应确认事件属实,称其属于小概率事件。馆方同时承认,现场工作人员因缺乏处理经验导致处置不够妥当,目前已组织全体人员通报学习。查阅该馆入馆须知可见,“言谈举止文明”“不从事与服务无关的活动” 等规定赫然在列,涉事情侣的行为显然与之相悖。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空间,承载着传播文明、滋养心灵的重要功能,尤其少儿阅读区,更需要营造纯净、专注的成长氛围。在此处发生的不文明行为,往小了说是对他人权益的漠视,往大了看则是对公共秩序的破坏。涉事者所谓的 “活动权”,显然混淆了自由与放任的边界 —— 任何权利的行使都应以不侵害他人权益、不违反公共规范为前提。
值得注意的是,公众对这一事件的关注,不仅在于谴责不文明行为本身,更包含着对公共空间管理能力的期待。近年来,各地图书馆普遍推行精细化管理,从实名预约到行为规范,旨在为读者提供良好环境。当不文明行为出现时,能否及时有效处置,考验着管理方的责任担当。此次事件中,“缺乏经验” 的解释虽显坦诚,却难以平息公众对管理效能的质疑。
偶发事件往往是检视管理漏洞的镜子。对于图书馆等公共机构而言,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明确处置流程与权责,是回应公众期待的必然要求。唯有如此,才能在类似情况出现时,既维护公共秩序,又彰显管理温度。 文明的养成既需要个体素养的提升,也离不开制度的约束与环境的塑造。这起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公共空间的和谐,始于每个人对边界的敬畏,成于管理者对责任的坚守。期待相关部门以此为鉴,进一步细化公共行为规范,强化管理效能,让每一处公共空间都能真正成为文明生长的土壤。 (综合: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