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际时尚品牌 Zara 的两则广告在英国被禁播,原因是广告中模特 “瘦得不健康”。英国广告标准局指出,其中一名模特因身体阴影和发型显得憔悴,另一张照片中模特的姿势和服饰凸显出过于突出的锁骨。监管机构认定这些广告 “不负责任”,禁止其以现有形式再次传播。Zara 方面已删除相关广告,并表示涉事模特均持有医疗证明,证实拍摄时身体状况良好。
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也为当下社会中存在的部分畸形审美观敲响了警钟。长期以来,“胖” 与 “大码” 在一定程度上被置于美的对立面,电商平台详情页中瘦骨嶙峋的卖家秀、商场橱窗里身形纤细的展示模特,都在无形中传递着过度消瘦、甚至病态的身材焦虑。
“好女不过百”“A4 腰”“BM 风”“锁骨放硬币” 等不合理的标准,成为束缚女性的枷锁,让不少人陷入焦虑与自我怀疑。尽管 “各美其美” 的呼声不断,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差距,“以瘦为美” 的单一审美仍在影响着社会认知。
女装尺码问题尤为突出。在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反映 “女装越做越小,尺码集体缩水”。许多人明明身材没有变化,却在网购时被所谓的 “虚荣尺码” 定义为 “超标”,甚至被贴上 “不美”“不自律” 的标签。据媒体实测,部分女装 T 恤的胸围和肩宽,甚至小于市面上的童装尺码。
这种混乱的尺码标准,不仅是对女性身材的束缚,更是一种隐性的价值观霸凌。衣服本是蔽体保暖的日常用品,却被异化为衡量人生的标尺。尺码的不断窄化与缩水,背后反映的是社会包容度的不足。 Zara 广告被禁事件虽发生在国外,却具有标志性意义,应当引起国内女装行业从业者的重视。正如英国监管机构所指出的,这些广告的问题核心在于 “不负责任”。广告作为面向公众的传播载体,其核心功能是营销,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社会的审美观念。只有树立健康的理念,商家设计的产品尺码、传递的身材态度才能真正回归健康轨道。
此前,上海一家女装店的 “大码模特” 引发社会关注。该模特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挑纤细,而是有着 “拜拜肉”、小肚腩和壮实的双腿,充满 “人间烟火气”。这一形象让许多网友产生共鸣:“这不就是我本人的身材吗?” 真实的展现,才是缓解身材焦虑的有效途径。当影响公众审美的广告不再陷入 “以瘦为美” 的内卷,女性内心的焦灼才能得到真正舒展。从更深层次来看,需要改变的不只是女装行业,更是整个社会的审美导向。女性的身材焦虑,既源于个人对美的追求,也与外界的评价体系密切相关。
打破身材焦虑的牢笼,拒绝单一审美标准的裹挟,挣脱 “白瘦幼” 的审美桎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广告中不再只有 “完美模特”,当影视剧中的女性角色不再是 “纸片人”,当社交媒体上不再充斥着对 “A4 腰” 等单一标准的追捧,当美的定义真正回归每个个体手中,健康自洽、自我认同的美才能真正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的社会审美生态才能得以构建。
(综合:红星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