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警惕!穿白大褂的不一定是医生,短视频里这些“农技专家”正在毁掉庄稼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8-11 15:18| 查看数: 13474| 评论数: 7|IP:云南丽江

近日,一批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农技专家”引发关注,这些主播看似专业地为农民解答种植难题,热心提供农业指导,实则从未涉足农业领域,甚至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据央视财经报道,多位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在网上遭遇了这类假冒农技专家的欺骗,其背后隐藏着精心设计的套路。

警惕!穿白大褂的不一定是医生,短视频里这些“农技专家”正在毁掉庄稼.jpg

这些所谓的农技专家在账号简介中纷纷打造“农业大学毕业”“数十年农业从业经验”“免费助农指导”等人设,部分主播还身着白大褂,以研究院专家的形象讲解农业知识。靠着这些量身包装的身份,他们在镜头前侃侃而谈,实则瞄准农民的需求疯狂“割韭菜”——其核心目的是通过虚假宣传违规销售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在他们的短视频作品中,充斥着对“网红农资”的夸大宣传,而农民使用后却发现这些产品根本名不副实,纷纷吐槽其质量低劣。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假专家推广的所谓“种地小妙招”极度不靠谱:用食盐、白醋、味精、啤酒等常见调料和饮品简单配比,就宣称能实现除草、杀虫、增产的效果。由于不少农民文化水平有限,对虚假信息的辨识能力较弱,很容易轻信这些一本正经的“专家”讲解,最终上当受骗。而农业种植的特殊性决定了这类欺骗的危害深远——一旦因使用假农资或错误方法导致种植失败,农民往往要付出一年收成的代价,损失难以在短期内弥补。

假农技专家的横行,不仅给农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破坏正常农业生产秩序,更严重消耗了农民群体的信任。当骗子通过人设包装获取信任后再行坑骗,长此以往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让真正的农技专家反而失去公众信赖,这一问题必须引起农业等相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从报道来看,这些成规模的假农技专家背后存在机构运作的影子。多位“专家达人”橱窗中推荐的产品,大多来自一家名为“祥禾农资总店”的店铺。据该团队成员透露,祥禾农业通过签约、孵化农业达人实现农资销售,旗下账号多达1000余个。对于这种由机构主导,通过造人设、博流量、演剧本等手段欺骗公众的行为,必须加强执法联动,依法依规及时打击,不妨以这类机构为治理切入口,用雷霆手段形成震慑。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更应加强官方农技推广渠道建设,让真正的农业专家走进农民视野、占领传播屏幕,强化专业信息的有效供给。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容侵害,利用虚假身份坑农骗农的行径绝不能被容忍。监管视野需要投向更多角落,追问并排查:究竟还有多少对农业一窍不通的假专家,正在以“助农”之名行骗农之实?唯有多方合力打击乱象、完善服务,才能守护好农民的信任与权益。

(来源/新京报评论)

最新评论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8-11 15:18
假农技专家坑农害农,必须严厉打击。农民朋友要提高警惕,认准官方渠道获取农技知识。监管部门应加强网络巡查,铲除这些害群之马,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8-11 15:18
假专家穿白大褂装专业,农民血汗钱被收割,监管该出手了。短视频平台也该担责,别让骗子披着助农外衣坑农。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8-11 15:21
涉嫌虚假宣传、违规销售农资产品,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规,请立即停止违法行为,否则将面临行政处罚。
尚义的狼 发表于 2025-8-11 15:31
假专家真害人,农民血汗钱都骗,良心不会痛吗?平台监管形同虚设,该重拳整治了!
川湘小碗菜 发表于 2025-8-11 15:31
假专家穿白大褂装专业,农民血汗钱被收割,监管该出手了!这些骗子把种地当儿戏,用味精啤酒当农药,简直丧良心!平台也该担责,别让短视频成了坑农新阵地!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8-11 15:42
假专家害农该严打,农民血汗钱不是韭菜。平台审核去哪了,白大褂包装就信?监管部门该出手了,别让骗子毁了庄稼又寒了人心。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8-11 15:48
假专家穿白大褂装专业,农民血汗钱被骗光光,该抓该判!平台监管去哪了,让骗子横行霸道坑农害农,良心不会痛吗?
用户反馈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