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正式印发《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共计 21 条改革措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被称为 “广电 21 条” 的政策文件,以 “适当放开 40 集上限”“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 等具体举措为突破口,旨在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的精品创作与传播,其深远意义值得期待。
当前,媒介生态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微短剧、短视频等新兴娱乐形式迅速崛起,用户注意力呈现碎片化趋势,对传统电视剧行业形成挑战;另一方面,数据显示,自 2019 年以来,全国电视剧发行量逐年下滑。艺术创作的规律告诉我们,缺乏一定的数量基础,高质量作品的涌现便会受到制约。在此背景下,“广电 21 条” 的出台,直指行业发展痛点,其指向清晰而明确:既要为广大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内容供给,也要为整个行业注入坚定的发展信心。
长剧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长” 本身就是重要的创作特征。特别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时间跨度较大的年代剧等,需要足够的篇幅容量,才能充分展现复杂多变的历史时空,以及大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跌宕起伏。像深受观众喜爱的《觉醒年代》《北平无战事》等优秀作品,篇幅均在 40 集以上,正是凭借充足的叙事空间,才得以成就经典。因此,“适当放开 40 集上限” 的举措,将为创作者提供更舒展的表现空间,有助于催生更多扎实厚重的文艺精品,更好地满足观众对优质长内容的需求。
“不严格限制古装剧数量” 的调整,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这一举措既回应了广大受众对传统文化题材的喜爱,也避免了黄金时段影视剧类型单一化的问题,让观众拥有了更多元的选择。同时,这也将直接带动服化道、实景基地等产业链相关环节的发展,促进影视基地开机率回升,为构建电视剧行业的良性生态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广电 21 条” 中关于季播剧排播自由化、鼓励改编境外优秀作品、支持引进优质海外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内容,是对行业顶层设计的进一步完善与优化。这些举措将有效释放电视剧行业的生产力,助力构建多元立体的产业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的放开并非放任自流,创作者需清醒认识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适当放开 40 集上限,目的是引导精品剧集脱颖而出,绝不是为影视剧 “注水” 开绿灯;引进和播出多元影视作品,是为了更好地满足观众需求,因此必须引导资本投向优质内容,而非盲目追求流量炒作。
同时,“广电 21 条” 明确支持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这不仅是对微短剧作为新兴媒介形态的肯定,也必然会给传统电视剧叙事模式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这要求行业从业者以更开放、积极的姿态回应市场诉求,以更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艺术创作,不断提升作品质量。
总而言之,“广电 21 条” 是一套全面系统的政策组合拳,精准对接行业发展之需与观众期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主管部门、投资方、创作者等各方共同努力下,电视剧市场必将涌现更多现象级作品,为广大观众奉献更加丰富的视听盛宴,推动我国广电视听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综合:澎湃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