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丽江同城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腕上神器”还是“坑娃陷阱”?儿童电话手表正在悄悄失控

发布者: 丽江同城网|曹玉庚 | 发布时间: 2025-8-25 09:57| 查看数: 13539| 评论数: 6|IP:云南丽江

如今,儿童电话手表已不再是仅具备视频通话、体温监测、楼层定位等功能的“安全守卫”,而是进化为集AI解答作业、扫码支付、社交群聊于一体的“腕上神器”——孩子们抬起手表“碰一碰”加好友,如同大人交换名片般拓展社交圈,放学路上边听故事边前行的场景随处可见。然而这一变化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让家长们深陷“安全与自由”“便利与节制”的平衡困境,这款以保护孩子为设计初心的可穿戴产品,经过数年发展,正从让家长“放心”逐渐走向让家长“操心”。

半月谈融合报道栏目“校园话题”近期推出“电话手表,孩子的‘腕上神器’还是‘圈子门票’”一文,引发师生家长热烈讨论。“买多功能电话手表的第一个月,儿子的作业错了一堆。老师说他上课总摸手表,群消息一响就低头”“不知道从哪里加的陌生人,感觉聊天不像正常小孩”“电话手表居然戴出了鄙视链”……这些来自家长的吐槽,折射出儿童电话手表功能膨胀背后的隐忧。相比几年前还仅限于通话、定位的基础功能,近年来儿童电话手表的功能设计愈发丰富,其中类似“朋友圈”的社交功能最受家长诟病。不同品牌手表存在的加好友限制,让孩子们无形中形成了不同的社交圈,正如网友@鼓的Mao宁所说:“在小学生圈子里,只有小天才和杂牌两种品牌,然后就是小天才间的型号排序了……可能这就是鄙视链吧。”而网友@风雨不动安禄山的话更道出了孩子们的无奈:“有时候也不是攀比心理,就是想融入圈子而已。”

095656zzrtqrdouuu6xqml.webp

除了隐形的“社交门槛”,隐私侵犯低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现在手表摄像头像素越来越高,孩子们随手拍的习惯,很容易侵犯隐私。”南方某小学老师向半月谈记者反映,曾有男生用电话手表拍摄同学如厕画面发到社交圈,导致涉事学生拒学,家长要求学校必须严肃处理。同时,“安全神器”也可能滑向“安全风险点”,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的好友列表里不时会出现陌生人,这些陌生人或兜售游戏皮肤诱导消费,或传播对孩子有不良引导的信息。社交功能虽方便了孩子间的交流,却也让他们更容易接触到陌生人,隐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更值得关注的是,虚拟社交的即时反馈和简单互动,正让孩子逐渐失去处理真实社交矛盾的能力。广西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雷灵接触过不少因线上社交依赖前来咨询的孩子,她解释道:“比如在线上可以轻易拉黑对方,但现实中跟同学吵架了,总不能永远躲着吧?”

儿童电话手表为何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设计跑偏还是管理疏忽?多位受访者认为,儿童电话手表最初面市时并没有如此多的功能设计,随着小学生几乎人手一只而形成巨大消费市场,手表的内存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贵。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手表还设计了点赞互动、步数互动等功能,有的甚至有弹窗广告和各类小游戏上架。“小孩心思天天放在交友点赞获积分上。”网友@Edjo的吐槽道出了功能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少年儿童自控能力较差,面对丰富多样的娱乐功能很难自我约束,容易沉迷其中。为做好管理,广西南宁市某小学按规定在班级放置“手表收纳盒”,要求孩子入校上交、放学领取,但“也发现过一些孩子设置静音不上交,课堂上偷偷玩”。作为教师的网友@夏日的烟火则指出:“家长给孩子买了顶配手表,却从不管后台设置。孩子上课刷短视频、加陌生好友,甚至用手表充值游戏币。直到老师发现,家长还说‘买贵的就是为了让他自己玩,不烦我’。”她认为,“你把它当‘托管工具’,它就变成‘游戏机’;你陪孩子一起用它记单词、查资料,它就是‘学习助手’。”

儿童手表的内置社交功能放大了孩子的社交圈,虽然大部分电话手表都与监护人绑定,家长可在后台App上监测孩子使用情况,但部分家长监管不够严格。四川一名10岁小学生就曾在电话手表的社交群内被陌生人添加为好友,对方用变声工具模仿小孩声音,以“赠送礼物”为诱饵,诱骗孩子打开外婆手机支付宝,通过告知验证码、删除短信等操作实施诈骗。广西桂林市公安局秀峰分局政委周长辉提示:“因社会经验不足、安全意识薄弱,儿童极易成为被实施诈骗的对象。”一些孩子随意添加陌生人为好友,在社交平台透露个人信息和手表信息,或在公共场所不小心暴露绑定码,都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这些戴在孩子手腕上的小设备,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是守护安全的铠甲,用不好就成了分散精力的干扰器、安全隐患的潜伏地。只有学校、家长和厂商形成合力,才能让电话手表真正成为“成长助手”,而非“成长烦恼”制造者。5月1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对《儿童手表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对电池安全、网络沉迷防治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包括规定手表不可预置游戏、小说等娱乐导向功能,支持设置使用时长和时段,手表端应用程序不能进行充值等。南宁市滨湖路小学班主任黄含期待儿童电话手表设计回归“安全工具”定位:“安全功能要强化,紧急呼救按钮要突出,定位更精准、通话更清晰稳定,非必要功能可关闭。如果设计游戏,更希望是科普小知识、成语接龙等。”

家长层面的“智慧管控”同样重要。有家长发明“手表使用积分制”:按时完成作业兑换15分钟社交时间,考试进步解锁拍照功能。参与话题讨论的老师建议,家长可在规则上做加法,要求睡前1小时交手表,用明确的边界感培养孩子自控力。周长辉也建议,家长应仔细检查设备的隐私设置和权限管理,定期查看孩子电话手表的联系人列表,排查陌生号码。

(来源/半月谈)

最新评论

丽江同城网 发表于 2025-8-25 09:57
儿童电话手表功能虽多,家长更需加强监管,引导孩子合理使用,让科技真正守护成长。
情不自禁 发表于 2025-8-25 09:57
功能泛滥成灾,家长监管缺失,厂商只顾赚钱不顾孩子成长。
ak一点小意思 发表于 2025-8-25 10:04
这哪是手表,分明是微型手机。功能越多,孩子越容易分心,家长监管责任越大。
蓝月谷的水 发表于 2025-8-25 10:14
功能泛滥成灾,家长监管缺失,儿童手表从保护工具沦为攀比玩具。
黑龙潭的故事 发表于 2025-8-25 10:20
功能越多越容易失控,家长监管才是关键。
网监巡查 发表于 2025-8-25 10:26
内容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及网络沉迷问题,需严格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六条及《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相关要求。

浏览过的版块

用户反馈
客户端